情暖千家万户

——记武冈市共产党员标兵、科学发展指导员袁均宏

【时间:2010-10-29 00:0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张明业 殷旺洋) 他曾被群众“留”做行政干部,十年后已退二线,仍投身一线扶贫、担任科学发展指导员,他就是武冈市非税收入管理局副主任科员袁均宏,一个无论岗位怎么变,条件怎么变,扎根基层,痴心为民永不变的共产党员标兵。

     痴情赢民心  抱定根植群众

     1989年冬,袁均宏从学校抽调在湾头桥镇长友村搞为期三个月的“社教”。入村正好碰上责任承包制遗留问题的处理,全村有20余户的土地纠纷,10余户占用集体牛栏、仓库,坚持不退出……这么多棘手的事,乡村干部多次处理未果。作为教师的他,并不畏难,一边发挥教学优势,宣讲“社教”文件,一边逐户上门悉心地开导,逐个问题终于得到化解。村民周光武回忆说:“看到他熬得双眼红肿,嗓音沙哑,话语又那么条条是道,我不忍心再强词夺理,服了!”

     村里仅有一条4公里的羊肠小道,泥坑水洼,群众早有强烈要求,袁均宏想乘“社教”春风把路修好,但村干部却是三分喜七分忧,好不容易才调处了土地纠纷,又要占用群众土地,尤其相邻两村的土地调整更难。袁均宏迎难而上,带领村干部勘测,摸清了要占用159户土地,每天起早劳夜,逐户做工作。住户周光国说,他让儿子半夜打马灯接了53次。

     马路开工以后,袁均宏三次伤风感冒仍不离开工地。周光国的老伴记忆犹深,老袁为了修路年三十下午回家,新年初三下午就来了,三个月只休息了三天。“社教”结束的第二天,县里召开总结会,袁均宏坚持干完最后一个下午。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纷纷出门,放着鞭炮送他10余里。随后,又组织村民代表放着鞭炮送他到大会场,并郑重地向县委呈上请求书,要把他留下继续为民办实事。

     滴水之情,涌泉相报,坚定了他履行党的宗旨的信念。他在当时的江塘乡,短短5个月,解决了8个村通电难题,在大甸乡,先后负责修好了龙大公路、自来水厂、中学教学楼……

     苦干解民难  留下四方佳话

     2001年,组织上考虑袁均宏年龄过大,且长期在农村工作,调入了非税收入管理局。当时局里正在安排驻村扶贫,袁均宏马上请缨。局领导当即一口回绝,他却坚决地说,自己有农村工作经验,农村60岁还是强劳力,为了群众脱贫,苦和累何足挂齿!领导为之动情,又没理由说服,只好以后大力支持了。

     袁均宏进驻安乐乡郑家坪村,有4个村民小组电灯如同荧火虫,家电纯属摆设,小型加工机具要等后半夜才能生产。原来是10年前安装的线路老化,没人没钱更新。袁均宏多次跑电力公司,争取电网改造,同时多次召集党员、村民小组长会议,作出了筹资投劳决定,终于架设了1.5公里高压线,安装了新变压器,整个山村夜间灯火通明,加工业更不愁缺电。这个村荒山潜力大,但缺乏开发资金。袁均宏费尽心机,引来家居大连的吕建平,帮助协调承包用地矛盾,创办了山哥农林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投资100余万元,开发荒弃鱼塘40亩,种植楠竹400多亩,创建了生态养猪场。这种艰苦创业精神和示范作用,极大激发了村民产业致富的积极性,全村人平年收入翻了一番。

     他所驻的湾头桥镇龙门村,有着山林优势,村里80亩油茶场却早被荒废。袁均宏带领村干部披荆斩棘,感召了全村群众,仅用了20天,垦复一新。他向单位争取了5000元,全面施肥一次。然后以每年6000元承包给了农户,年收入都在2万以上。群众都说,没有老袁这股苦劲,哪能变废为宝?

     袁均宏在10年扶贫中,争取本单位和其他部门资金100多万元,修路架桥,改善水、电设施,发展产业等,使穷村富得出了名,好些户盖了小洋楼,有了小轿车。而他自己十年扶贫十年先进,全市传为佳话。

     深谋促发展  迸发创新火发

     去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年过55的袁均宏,第一个向组织部申请担任村级科学发展指导员,安排在离城百里之外的双牌乡三塘村。这个村早就规划了3.7公里硬化村道,却因自筹资金难,4年只修了1.1公里。他入村后,多次去交通局协商、请求,并立下军令状,终于重新纳入了规划。同时,争取单位支持了4万元。然后组织村干部化解用地矛盾70多起,日夜登门发动村民筹资40余万元。干群齐心协力奋战两个多月,4.7公里水泥路顺利竣工,还多修了1公里。

     三塘村人平耕地仅0.5亩,靠传统产业很难有衣食保障。如何因时因地制宜谋求科学发展?袁均宏经过深思熟虑,定下了思路:一家致富几家跟,几家致富带全村。村民王祥炎学会种百合,亩产收入达3万元。村民眼热却无技术。袁均宏就请他为村民讲课,还从邻县请了技术员现场指导。今年有15户种了80余亩,王祥炎一户纯收入10多万元,最少的户也有3万多。王祥和去年已是养猪大户,获国家补助10余万元,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袁均宏以此为示范,帮助3户扩大了规模,也将成为大户,带动了20多户养猪百头以上。为充分利用山地优势,村里发动和支持30多户开始养殖牛、羊,正在逐步扩大规模。村里由原来只有1台车搞营运,现已扩大到7台,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村民都说,以前只想出外卖苦力,没想到在家同样也能致富,多亏老袁的指导!

     平凡中见真情,真情从来最动人。袁均宏情系基层,真心为民,表现得并不轰轰烈烈,然而却温暖着村民的心,激励着村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村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将种、养、运输组成三个合作社,定为各自责任区,通过“四议两公开”确定的自来水补充工程、水渠修复工程、100个沼气池等作为各自示范岗,带领群众向着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奋进。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