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5-03-31 09:21】【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邵阳市统计局

2015年3月

  201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4.6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82.22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4.78亿元,增长13.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17498元,比上年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5:38.9:38.6调整为21.8:38.2:40.0,三产业比重提升了1.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2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GDP的比重为65.5%。

  财政收入增速稳定。全市财政总收入1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33.03亿元,增长16.1%,增速高出全市3.9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收入79.73亿元,增长17%,其中税收收入40.47亿元,增长16.2%;非税收入39.26亿元,增长17.8%。全市上划中央收入28.94亿元,增长0.02%,上划省级收入8.30亿元,增长15.5%。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34.6%,相较上年,下降明显。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42.50亿元,增长12.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22亿元,增长8.2%,医疗卫生支出37.57亿元,增长18.6%,节能环保支出6.39亿元,增长0.4%,农林水事务支出40.35亿元,减少5.0%。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GDP的比重为32.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税金21.36亿元,减少2.1%;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05家,比上年增加36家,其中过20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企业11家,过5亿元60家;工业招商引资完成142.12亿元,增长14.4%;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18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45.4%;全社会用电量69.21亿千瓦时,增长2.5%,其中工业用电量39.90亿千瓦时,增长4.5%。

  民生建设成效显著。全市2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1万人,为省定任务的100%,农村公路建设642.4公里,为省定任务的102.6%,农村危房改造16164户,为省定任务的161.6%。城市、农村低保月救助标准分别达330元和165元,比上年提高35.5%和48.9%,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288户,为省定任务的106.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加农民人数623万人,比上年增加8.4万人,参合率到达98.3%,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9.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2.4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可比价)。种植业完成产值215.18亿元,增长3.8%,粮食产量达到321.14万吨,比上年增长2.9%,油料总产量16.07万吨,增长4.6%,烟叶产量1.41万吨,减少3.0%,水果总产量77.90万吨,增长3.7%。畜牧业完成产值143.71亿元,增长5.9%,年内出栏生猪984.66万头,增长3.0%,牛出栏35.37万头,增加15.0%,羊出栏49.51万头,增加8.5%。肉类总产量81.56万吨,增长4%,禽蛋产量1.84万吨,增长2.0%,牛奶产量4.58万吨,增长7.2%。林业完成产值16.72亿元,增长7%。渔业完成产值11.34亿元,增长6.3%,水产品总产量10.60万吨,增长3.4%。

  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用电量10.7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2%。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3.21万千瓦,增长4.4%。改扩建农村校舍60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29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55所,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添置学生床位53190个,薄弱学校基本配齐标准桌椅。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8.21万人;全年投入专项资金3.7亿元,增长32.1%,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7.8万人。

  现代农业活力倍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6万亩,新增1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4321家,实现销售收入423.53亿元,增长18.40%,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12家。新增国家五星级农庄1家、农业产业化企业20家、农产品基地9.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310.5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5%,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3.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持续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4.8%(现价),其中规模工业(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产值增长14.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8%,股份制企业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19.1%;大中型企业增长7.8%;轻工业增长15.7%,重工业增长8.6%;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省级重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

  优势行业较快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1.25亿元,减少0.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67亿元,增长17.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1.14亿元,增长4.3%,汽车制造业14.05亿元,下降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4.31亿元,增长27.1%,农副食品加工业37.64亿元,增长15.5%。

  产品产量增多降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生产量180.09万吨,下降55.7%;发电量91.34亿千瓦时,增长0.16%;饮料酒14143万升,增长31.3%;轻革338.33万平方米,减少5.5%;人造板234.24万立方米,增长19.1%;水泥1009.80万吨,增长8.8%;蓄电池33039万伏安时,增长4.1%;发电设备17.93万千瓦,增长58.2%;钢材6.40万吨,增长21.2%;改装汽车7300辆,下降17.4%;机制纸及纸板68.28万吨,下降13.5%。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实现净利润61.71亿元,增长11.2%,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5311万元,比上年下降67%,亏损面2.60%,上升0.2个百分点,利税总额133.38亿元,增长9.3%;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432.03%,比上年提升12.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17%,出口交货值113.56亿元,增长23.6%。

  建筑企业运行稳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占第二产业比重为15.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金额540.12亿元,增长20.1%,完成总产值264.47亿元,增长18.5%,期末从业人员96093人,比上年增加1018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063人,比上年增加1325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58.91万平方米,增长15.9%,竣工面积1115.31万平方米,减少0.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12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房地产投资130.00亿元,增长26.5%。在全部投资中,国有投资221.30亿元,增长17.7%,非国有投资1046.48亿元,增长24.3%,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82.5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22.69亿元,增长40.2%,第二产业投资597.09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548.00亿元,增长39%。

  产业投资重点突出。全市基础设施投资248.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能源投资77.45亿元,增长25.3%,交通投资104.95亿元,增长62.4%,水利投资22.88亿元,增长60.8%。环保投资5.38亿元,增长11%,教育投资24.66亿元,增长42.1%,卫生投资16.27亿元,增长127.5%。工业完成投资596.63亿元,增长8.5%,其中采掘业42.07亿元,减少28.9%,制造业477.11亿元,增长11.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7.45亿元,增长25.3%;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1.04亿元,增长18.9%。全市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37个,比上年增加63个,总投资24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9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31.3%,比上年增长25.2%。

  房产市场稳中有快。商品房施工面积1418.43万平方米,增长17.7%,竣工面积208.79万平方米,增长14.2%,销售面积293.07万平方米,增长27.4%,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09.35平方米,下降1.5%,住宅销售面积272.11万平方米,增长25.3%,住宅每平方米均价达到2967元,比上年增长3.6%。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市场充满活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37.73,同比增长21.1%。在限额以上零售额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2.51亿元,增长20.5%,城区104.03亿元,增长24.2%,乡村实现零售额15.21亿元,增长30.6%。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23.91亿元,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81亿元,增长19.1%。

  限额单位主导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达到701家,比上年增加208家,其中食品饮料和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9.3%,服装和针纺织品类增长3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7.9%,书报杂志类增长13.2%,金银珠宝类增长83.6%,汽车类增长18.8%。

  物价指数温和上涨。201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2.8%),烟酒类下降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3%,居住类上涨1.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41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44%,其中一般贸易50264万美元,增长24.75%,加工贸易33875万美元,增长80.39%。出口71967万美元,增长37.96%,进口12182万美元,增长76.21%。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6947万美元,增长8.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04万美元,增长4.05%,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704万美元,增长88.02%,农产品出口9734万美元,增长16.61%。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10851万美元,增长83.24%,占出口额的15.1%,东南亚联盟国家11532万美元,增长21.23%,占16.02%,香港地区15580万美元,增长67%,占21.6%,其他有印度占6.4%,欧盟占5.2%等。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批外资项目26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8亿美元,增长22%。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37.26亿元,增长25.1%,其中省外境内资金209.5亿元,增长16%。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3个,同比增长6.6%。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0家,合同投资额2.36亿美元,增长36.4%;

  旅游市场不断升温。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接待国内旅游者2254.31万人次,增长1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6.96亿元,增长19.3%;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2.3万人次,减少35.3%,其中外国人0.59万人次,减少43.5%,旅游外汇收入708.80万美元,减少49.5%。

  七、交通和邮电

  区位条件明显改善。东互通世纪大道、南互通敞口工程、邵石南路、大祥立交桥等建成通车,学院路二期、邵坪L2连接线等进展较快,西湖北路完成提质改造。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21872.88公里,增长0.16%,其中等级公路17323.10公里,增长2.66%,高速公路422.8公里,与上年持平。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全市拥有民用车辆72.95万辆,比上年增长13.06%,其中汽车30.84万辆,增长17.25%,轿车12.55万辆,增长21.13%。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2.38亿吨,比上年增长6.4%,货物周转量460.01亿吨公里,增长10.3%;客运量1.78亿人,增长6.4%,旅客周转量76.17亿人公里,减少0.4%。

  邮电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4%。其中,邮政业务量4.00亿元,增长4.91%,电信业量39.87亿元,增长22.71%。年末局域交换机总容量618.71万门,比上年下降3.9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3.24万户,比上年减少9.19万人,移动电话用户464.32万户,新增76.1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3.1/百人,比上年提高9.6部/百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资金有效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36.16亿元,比年初增加225.48亿元,比上年少增34.81亿元,同比增长14.9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09.33亿元,增长18.5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8.73亿元,增长15.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2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比上年少增12.14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1.02亿元,增长4.48%,中长期贷款余额482.50亿元,增长22.68%。在全部贷款中,人民币消费贷款115.59亿元,增长36.58%,个人住房贷款72.13亿元,增长52.91%,房地产开发贷款25.9亿元,增长43.4%,中小企业贷款263.59亿元,增长7.0%。

  证券交易活跃。年内在邵4家证券营业部新开户数11610个,比上年增长93.21%,股民保证金9.63亿元,增长103.64%,年内交易量1197.58亿元,增长88.92%,股票买入量600.17亿,增长88.01%,卖出量597.41亿,增长89.83%。

  保险业务发展稳定。年末全市共有25家保险公司,其中财险9家,寿险16家。全市保费收入合计4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76亿元,增长25.3%,人身险保费收入30.56亿元,增长12%。保险密度600.15元/人,比上年上升57.15元/人,保险深度3.43%,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年完成各项保险赔付金额达15.62亿元,增长17.7%,其中财产险赔付额6.68亿元,增长18.9%,人身险赔付额8.94亿元,增长16.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趋于协调。全市3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0.81万人,与上年持平,在校生2.76万人,毕业生0.7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55万人,增长9%,在校生7.13万人,毕业生2.1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04万人,下降1.7%,在校生11.89万人,毕业生3.58万人。初中和小学共招生19.38万人,下降7.2%,在校生89.56万人,毕业生17.6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4万人,在校生0.1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41万人,增长6.3%。各类民办学校72所,在校学生9.0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

  科技创新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279家,比上年增加82家,其中省厅认定的高新企业55家。全部高新企业实现产值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增加值18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657件,比上年增加121件,增长7.9%,其中发明专利243件,增长29.3%,专利授权量988件,增长24.7%。签订技术合同60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7亿元。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1864万元,增长1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纪念馆9个。有线电视用户68万户,比上年增加1.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实现增加值56.8亿元,占GDP的4.5%。“送戏下乡”演出583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6万场次,为5542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40万册,洞口“棕包脑”、新邵孙氏正骨术和隆回滩头手工抄纸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医疗卫生不断改善。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73个,比上年增加190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86个,拥有床位总数3万张,比上年增长16.3%,卫生技术人员2.71万人,增长7.1%,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79万人,注册护士0.99万人,增长5.3%。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96余次,参与活动的人数达209万人次,建成体育健身工程215套、室外健身路径工程22个,邵阳健儿在省以上竞赛中获金牌40块,其中国家级金牌2块。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加强。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818.98万人,比上年增加13.0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721.9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74.66万人,女性人口347.28万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288.18万人和433.7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9.92%,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75.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5%。年内出生人口11.1万人,出生率13.79‰,死亡人口5.91万人,死亡率7.35‰,自然增长率5.19‰。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达到25075人,发放奖励扶助金2417万元,分别增长14.4%和18.4%,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达到1723人,发放扶助金444万元,增长18.42%和100%。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5元,比上年增长10.7%,恩格尔系数为36.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1元,增长9.6%,人均消费支出11645元,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5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6元,增长12.3%,其中工资性收入3658元,家庭经营纯收入3744元,人均消费支出6380元。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3.0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7.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0.0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52万人,增加0.0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52.63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4.7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9.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33.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7万人。(下转八版)

  (上接二版)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面积趋于稳定。全市耕地面积439.81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37.58千公顷,旱地面积102.23千公顷。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55.4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24.2千公顷,绝收面积29.4千公顷。

  水利资源保障充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10.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153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387.0毫米,年末水库蓄水量7.3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0.85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27.05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70立方米。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5.5%,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7%,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为99777吨和23608吨,化学需氧量相比2013年增加821吨,二氧化硫相比上年削减93吨,削减率为0.3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2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5个,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生态文明持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60.48%,比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深入推进,植树造林39.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完成投资2.1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市区绿地率达到31.46%,绿化覆盖率达到35.12%,人均公园绿地达8.78平方米。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79起,比上年增加30起,死亡人数80人,增长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6人,与上年持平;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2人,与上年持平;煤矿死亡人数6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70起,下降9.2%,死亡79人,下降24.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1人,下降31.2%。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邵阳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