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状元”很少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时间:2015-07-22 15:18】【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一项有关1952年以来各省份高考状元的去向和职业分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状元们学术成就较高,不善经商从政。进入职场后,他们虽然大多打拼到“白领”或者“金领”阶层,但是,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其成才率低于社会预期。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现在的“高考状元”从三岁开始接受学前教育,到六岁上小学六年,13岁上初、高中学六年,19岁考大学一般是四年本科23岁毕业,现在大部分人都想读研三年。不加读研,共需要接受现代教育20年才能走入社会,走入社会,我们究竟能做什么呢?一项有关1952年以来各省份高考状元的去向和职业分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状元们学术成就较高,不善经商从政。进入职场后,他们虽然大多打拼到“白领”或者“金领”阶层,但是,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其成才率低于社会预期。在期盼“高考状元”横空出世之际,中科院发出一篇被媒体称为震惊调查:恢复高考以来的10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更有甚者,该院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基本没有相关关系。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前些天特别提醒家长:千万别要求孩子样样都考100分,千万别强求他们上清华北大,假若孩子只考上一般的大学,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就是成功的。

  笔者认为,“高考状元”很少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应试教育”惹的祸。这是因为首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都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而“应试教育”只注重少数的“优秀生”,放弃大多数学习上的“贫困生”和“特困生”。“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每当高考结束,媒体、学校、政府都要轮番炒作状元、“最牛班”,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以高考论成败,以高考“状元”的多少来巩固、显示自己名校地位,为招生做广告。一时间,教育、高考也充斥着浓浓的功利气息。而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而是让边缘的学生也能够优秀起来。并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不把高考作为办学的唯一追求和学生的唯一出路,才是“素质教育”应该追求的方向。

  其次,我国已经倡导“素质教育”多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正道。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复合型人才,中小学校必须积极搞好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创办的少年宫适当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技创新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自制教具活动、书法写作活动、摄影绘画活动、环境考察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竞赛活动和游艺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能够早日成才。但“应试教育”的很多做法却恰好相反,教学工作仍然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主管部门规定考什么,教师就重点教什么,学生也跟着学什么,致使有些科目加班加点进行教学,还嫌时间不够,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些科目虽按计划开了课,但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高考状元”只关注学生现在的眼前利益,不重视学生今后的未来发展,这些都违反了“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律。

  再次,这种现象说明“应试教育”所培养的“高考状元”是“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同时也说明:“素质教育”中的“实践能力”比“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分数”更重要。例如,不论中科院的报告,还是钟南山的“忠告”,其实马云就是这样一个曲型。据媒体报道,1982年18岁的马云迎来生命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奇迹,他数学成绩是1分。后来,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数学成绩也只是19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当年高考生,而今却成了全球为之注目的中国互联网领军人物。他创造了阿里巴巴集团。已成全球最大的草根创业者平台。个中见证了马云自学成才的奇迹,也再次说明,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决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假若只追求“高考状元”。而没有真正在实践广场发奋努力,作出成绩,既对社会对国家毫无贡献,也是对“高考状元”的嘲讽。所以,坚持和发扬“实践第一”和“自主创新”精神,再经过本人的“刻苦努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是领军人物的成功之道。

  既然“高考状元”没有社会上的人们想象的那么成功,为什么社会上都热衷于追捧“高考状元”呢?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人得了一种“浮躁病”。认为一旦贵为状元,就是“学而优则仕”,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时。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基本上就决定了人一生的成败大势,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的“高考状元”之所以能够成为部分学生和家长趋之若笃和受宠若惊的“天堂”,是因为受“状元情结”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使家长们认为考取清华、北大等一流的“状元学校”,就能够实现考生家长“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梦寐以求的夙愿,就可以让子女一生无忧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这更加放大了高考对于人生的价值。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高考状元”就是一把双刃剑,在舆论负面影响下,小小年纪就中了“高考状元”,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就产生了飘飘然情绪,不再追求新知识,更没想到把知识变成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条件。相反,患得患失追名逐利的想法整天在脑中盘旋,这就有可能落后,甚至思想岀轨干出有损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来。近年来,一些知名高校的高材生不断出事就是有力的证明。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