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教授”的可贵之处

【时间:2016-01-17 09:3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河南大学古代文学老师常萍,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专注教学30年,退休时仍是讲师。学生赞她是“口碑教授”,课堂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近日,学校高规格特聘她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高校,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是很大的,而常萍却说:“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打听过。”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欢迎来稿讨论。

  据媒体报道,1月7日,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个聘任仪式由校人事处处长主持,教务处副处长致辞,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授聘书。专门举行一场如此高规格的聘任仪式,只是为了聘任一个副教授。这样的情况在河南大学从未有过,在其他高校也不多见。在常老师以讲师职称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经学校研究,决定聘任常萍老师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这是对常萍老师迟来的认可。

  对于河南大学古代文学老师常萍,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专注教学30年,退休时仍是讲师。学生赞她是“口碑教授”,课堂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近日,学校高规格特聘她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她把对人生的感受、想法都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人生的感悟。”她的学生、后来留校任教的黄鑫说。在高校,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是很大的,而常萍却说:“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打听过。我不在乎这个。”因为晋升高级职称是一定要有论文和专著的,而常萍却觉得这个没意思,到现在连一篇论文也不肯写。常萍教她的学生们在当代社会要学会“诗意地生活”,她自己也在用毫无做作的行动守护内心的真实。

  “河大有个老师不写论文、不评职称,但是她的课堂堂爆满。这样的老师真是个传说,有机会一定要听听她的课。”很多只闻其名未能亲自听过她的课的人常常这样说。陈小南是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的研究生,考研之前,她常去“蹭”常老师的课。“她课讲得特别好,感觉蹭课的人比本班的学生还多。”陈小南回忆起第一次去蹭课的情况,提前半个小时到,班里已经没位置了,她只好和很多人一样站着听课。

  1月9日,东方今报的报道刊出后,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京华时报、广州日报、大河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转载推送,阅读量都已达数万。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相关新闻的阅读量更是已超过35万。河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1月11日推出这篇报道后,阅读量也迅速过万。在各门户网站上,常萍教授所引起的追捧也毫不逊色,该报道被光明网、中国广播网、澎湃新闻、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凤凰网、大河网、中国网等几十家网媒转载,并引发热议。单是凤凰网以《女讲师不写论文不报职称专注教学30年》为题转载的文章下,网友评论已近6000条。网易新闻转发@人民日报的图片新闻下,网友评论也已超5000条。“虽然已经放假了,但是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媒体要求采访常老师的电话。”河南大学负责宣传的相关老师这几天的电话也变得格外热闹,不仅是省内媒体,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央级及省外媒体和他联系要求采访的电话也应接不暇。但因为常老师一向低调、从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他表示抱歉后,一一婉拒。这几天,为了不打扰常老师平静的生活,他婉拒要求采访的媒体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家了。

  1月12日晚,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头条发布了一篇《大学教师不写论文不报职称课堂爆满,退休时还是讲师……》的文章。这条当晚8时06分发出的微信,在不到一个半小时后,点击量就已经超过10万+,点赞数超过3000次。截至发稿前,微博@人民日报有关常萍老师的相关报道,累计阅读量近600万次,点赞数合计万余次,被转发近6000次,微博总评论3000余条。这篇被人民日报“双微”大力推送的文章,来源是东方今报1月9日刊登的一篇关于河南大学退休教师、“口碑教授”常萍受聘副教授的新闻。多家媒体纷纷转载,这篇报道“火”遍全国。

  笔者认为,“口碑教授”之所以引发众多媒体的共同关注和转载,同时引起成千上万的网友们的点赞和评论,实属不易,可贵之处不仅有全国多家知名媒体的转载报道,而且这篇报道“火”遍全国,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同关注和点赞,“口碑教授”传递的是一份大学讲师无私奉献,不为金钱功利所动的“感动”之情。在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讲师常萍能够做到“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专注教学30年,退休时仍是讲师”。她的这种不为名利和金钱而教书,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的高尚品德是十分可贵的,也是非常罕见的,她真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高校为有这样的一位好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像常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能够投入到各自的教育事业中去。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谱写光辉的教育人生!

  大家在为常萍老师和河南大学点赞的同时,也纷纷评论,关注中国教师评价体系的不足,呼吁中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大学教师虽然搞科研写论文很重要,但教书育人更重要,而且不发论文不代表不研究学术,所以,高校评审制度确实也太死板、僵化,职称考核体系应该有常老师这类教师的上升空间。笔者建议,教师职称评定机制有待改进,虽然搞科研写论文是必要的,但严审论文质量更是重要,希望今后的职称制度改革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原则,真正使哪些有“真才实学”而且在学生中“口碑很好”的教师能够评上心仪的教师职称。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