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新闻”变成“丑闻”

【时间:2016-02-17 15:12】【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从2月6日起,源于上海本地的网络社区篱笆网一篇《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让“上海逃饭女”成为热搜词。网络大军们针对此事件涉及的“凤凰男和孔雀女”、“城乡、阶级和贫富差距”、“大龄逼婚”等一系列引发争议的社会现实展开热烈讨论。从报道“江西女”回信“上海女”至今,网民发声表达对此事看法的帖子也是铺天盖地而来,有斥责上海逃饭女嫌贫爱富的,有嘲笑事件男子攀高枝的,也有感慨农村贫穷状态未曾改变的......

  然而,在2月17日,来自于广州日报的一则题为“上海逃饭女被疑为营销骗局”新闻爆出,虽然上海的篱笆网站否认炒作,业内资深人士对于此事件的分析,也让社会大众看到其中的疑点重重,不禁反思起是否整个事件只是紧抓热门话题和大众心理的一种营销炒作?事实究竟怎样,估计也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事件男女主人公也可能因此名声受损。无论如何,网民们评说的内容只是针对其中折射的社会现象,不要去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才好。而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现今的新闻是否还保存“真实”的初衷?

  陆定一曾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可见,能称之为“新闻”必须在体现事件时效性之前,把真实性放在首位。如果只是一味炒作热门话题,甚至不惜歪曲事实以吸引社会的关注,还不惜爆出丑闻来,新闻存在的价值也无从体现了。

  这时,我们不禁想到今年1月在上海地铁吃鸡爪走红的凤爪女,随着事件的逐步发酵,当事人的各种信息都被网民们“人肉”出来。随后再次爆出此凤爪女“在地铁吃麻辣烫”、“自称被鸡爪厂邀请代言鸡爪”之类的荒诞事件。事件主人公倒是自称没有因为新闻报道而影响工作、生活,也没有因为公众的指责而意识到公德心的重要性,可能反而因此走红而沾沾自喜。如今来看,媒体报道出最初的新闻,以期通过社会大众谴责让其更正错误行为,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一系列新闻报道成为助长凤爪女嚣张气焰有力推手,虽然并非伤天害理的行为,之后的此类新闻却也让其通过传播“丑态”提升个人知名度。只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样一来,新闻也演变成丑闻报道,也许其中还掺杂着恶意营销的意味,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我们不能估量的。

  新闻的传播面向的是广大社会群众,具有绝对的开放性。因此,对于社会丑态的揭露的确显得非常必要,但是新闻报道出来引领的是社会正能量,一些后续风险、影响评估,或许还需要广大媒体细加斟酌。总之,不要让新闻变成传播丑闻的方式。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