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需理智看待“限塑令”

【时间:2016-02-23 09:33】【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由于大量的废弃塑料袋无法自然降解,给环境保护带来了问题,消耗了大量石油原料,造成“白色污染”。国家为了改变这种污染状况,从2008年6月开始实行限塑令,至今已是七年有余。近日,关于限塑令历经七年之痒、使超市大赚的观点炒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举出例子强调“限塑令”甚至已沦为了“卖塑令”,因为“超市每年仅依靠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这样的数据的确让消费者疑惑不定,在国家实行相关法令后,究竟是有益于广大社会群众还是方便了塑料袋制作厂商们捞钱?

  怀揣着对限塑令事件的关注,笔者发现人民日报给出了这样一些数据,也许能够让民众更为清楚限塑令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我国2007年的塑料购物袋消费已达100万吨,相当于消耗石油6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塑料购物袋消费大国”,而根据有关协会调查,“2009年以来,我国塑料购物袋消费量持续保持在80万吨以下,其中超市等零售场所保持在30万吨以下。2015年,国内塑料购物袋消费量约70万吨,其中超市等零售场所约30万吨”。

  “限塑令”在实施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和困难,但是实行至今,生态环境的保护、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资源的循坏利用都是无可否认的成绩。从一些相关网络帖子评论看出,部分民众对于限塑令的差评是因为觉得“身边还有人在用塑料袋”、“给出塑料袋的商家们在向消费者收取费用”。可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国家实行限塑令旨在通过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而逐步减少使用量,从而降低污染程度,而非一蹴而就绝对的禁止措施,况且这样完全杜绝,对于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中国是不现实的做法,民众在看到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具备耐心,国家也正在逐步完善限塑令实施的后续保证措施。当然,不否认在部分地区,有部分商贩很有打着环保旗号赚钱的嫌疑,而塑料袋收费的初衷是为了抑制白色污染,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只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项政策的初衷却被打了折扣甚至扭曲。如果顾客临时起意想购买瓜果、蔬菜而又没有随身携带环保袋子,为图方便,持环保袋的顾客几乎都会选择购买塑料袋,自备者寥寥。由此,各类店内塑料袋用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成为其售卖赚钱的一种方式。这样也给民众一种限塑令未实施到位甚至异位的错觉。

  总而言之,“限塑令”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广大民众应该冷静分析实行的七年来取得的成效,而非随着部分舆论人云亦云,只有理智对待才能进一步发挥限塑令的作用。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