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时间:2016-03-14 10:28】【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全国政协常委刘长铭说,乡村的孩子、留守儿童是人力资源有待开发的“富矿”,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发展可能,“如果不给予留守儿童和乡村孩子足够的关注,那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目标就无法实现”。刘长铭提出,留守儿童是国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乡村学校不能是城镇学校模式的复制,乡村的教育也不是城市升学教育的一种简单移植。对此,在你看来,这一“富矿”该如何开发?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该怎样解决?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笔者完全赞同全国政协常委刘长铭的观点:乡村的孩子、留守儿童是人力资源有待开发的“富矿”,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发展可能,“如果不给予留守儿童和乡村孩子足够的关注,那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目标就无法实现”。这是因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着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监护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和教育缺失等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关注和重视。首先是家庭教育方面:目前,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都不高,他们误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就行了,家长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这就要求外出打工的父母一方面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另一方面还要主动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同时通过网络、电话等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习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其次是学校教育方面:义务教育学校要实行“留守儿童”的普查登记制度。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要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对于路途较远,交通不方便的“留守儿童”,乡镇学校一定要保证他(她)们的寄宿条件,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方便,并及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在中小学校普遍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并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和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以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学校要及时通过网络视频、qq群、手机微信等各种方式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增加亲密感,给予更多关爱和引导。学校要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动脑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要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彻底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再次是社会教育方面: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例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独立生活能力很强,但自制能力很差的“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还有,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乡村教师的缺编问题,拿出大量的资金加大乡村教育投入,集中力量保障乡村教育经费开支。一是想方设法挽留热心于乡村教育的教师队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用制度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必须努力落实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为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各种方便,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对乡村教师提供各方面的精神支持,地方政府官员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到学校和教师中,与乡村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做乡村教师的知心朋友,使广大乡村教师真正感觉有荣誉感和自豪感。二是要大幅度增加乡村教师工资,让乡村教师工作成为社会上人人羡慕的职业,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就会“水涨船高”,让人刮目相看,高看一眼了。三是必须做到让“乡村孩子不苦”。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让孩子们吃好、穿好和玩好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使孩子们不因学习繁忙而苦恼。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评价机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同时要利用生活卫生方面的养成教育,劳动课和社会实践课等多种活动形式,努力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养成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四是按照全国政协常委刘长铭的建议,可以通过购买人才扶务、购买教师服务的方式,解决乡村学校阶段性的师资不足问题。刘长铭提出,在考察乡村学校的时候,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乡村教师的缺编,教师师资不足。对此,可以尝试培训一批自由的教育工作者,政府则可以购买教师的服务,有利于教师合理的流动,继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他认为,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原额编制受限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总之,“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祖国的花朵,中国的未来,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的关键,我们一定要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手段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及祖国的未来,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现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这个和谐幸福的“中国梦”!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