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短学制利多弊少

【时间:2016-03-14 10:29】【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建议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实行10年一贯制。有网友对此表示赞成,认为孩子在校时间过长,所学的知识并不见得更多,学校对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过于欠缺,压缩学制有助于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但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擅自缩短学制,有可能拔苗助长,义务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国民素质的提高得不到保障,对于性格成熟较晚的孩子,过早接触社会反而会处处碰壁。缩短中小学学制,你怎么看?

  关于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建议“宿短学制”的议案,反对者认为,近年来,虽然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是整体的“六三三分段”框架并没有改变,也就是小学实施六年的学制,而初中和高中分别实施三年的学制。这种教育阶段的划分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划分的,可以说是通过科学的研究并根据最广泛的孩子们的普遍身心特征来进行划分的,所以对孩子们的学习来说是非常合理的。一方面小学实行六年制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还比较小,处于成长的关键环节,小学六年时间比较宽裕,可以给孩子们开设更多的课程,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在初中和高中都实行三年的学习时间,课程的安排比较紧凑,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同学们进行学习。总之,实践证明这样的学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制度,科学合理,尊重了孩子心身发育特点,尊重了孩子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的学制,既可以完成教育目标与任务,又不至于加重孩子负担,能够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升,对孩子的营养输送基本能够满足其成长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基础教育采用这一学制模式,足以证明这样学制有益于基础教育发展。

  然而,在两会上历来“惜字如金”的全国政协委员莫言不仅打破沉默,还“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他的“跨界”议案。莫言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学制有过几次短暂的改变,基本保持了小学、初中、高中的“633模式”,学制总体上符合当前实际情况。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内容都是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很少触及到学制这个根本问题。莫言称,从现实角度来讲,“633学制”罗列了少年成长连续系统的发展过程,也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小升初考试和中考更是增加了师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心理压力,由此也衍生了重点班、择校热、学区房等困扰民生的社会问题。莫言认为,据整个学制系统考量,目前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有25年,基础教育占比太大,不合理。

  笔者完全赞同全国政协委员莫言的建议,将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这是因为首先,本人也是1964年8岁开始直接读的小学一年级,那时是文革时期,教育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既没有幼儿园,学制也实行9年制,小学5年,初中和高中都是2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6+3+3的学制也恢复了,开始认为真好,每个学习阶段都至少有一个学期的复习迎考,为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做准备,并不学习新的内容,但这种应试教育并不能提高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知识水平,同时也不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时间证明这样的学制弊多利少,数以亿计的国民浪费了近两年时间,这两年完全是为了考试,对个人、国家都造成无法用数来计算的损失。现在大学毕业将近23岁了,26岁已是晚婚年龄,造成男的大学生成就比高中生差,高中生当老板大学生打工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及不敢读研,更严重的是整个民族的最佳生育期被推迟。

  其次,虽然宿短学制不能保证孩子足够的学习时间,有违教育常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但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今天的学前儿童和中小学生身心智能发展水平远高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如果对课程教材重整,可以大大缩短学时,而不影响学生水平。这是因为取消小升初和中考有利于宿短学制,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莫言说,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三次考试前夕,毕业班要提前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强化复习,累计12年最少有一年半的时间复习应考。复习和模拟考试将学生折磨得筋疲力尽,厌学情绪普遍。所以,莫言建议:中小学学制由12年改为10年,实行10年一贯制教育,取消小升初、初升高两个考试,让学生坐上“直通车”,在连读制学校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健康成长。10年内每年只举行2次期末考试,每学期根据教材进行若干次单元考试。受过10年基础教育的学生毕业正好16岁,还是未成年人,都必须参加升学考试,即现在的高考。根据升学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习成绩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学,一部分升入至少学制两年制的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应该考虑免费,学制改革后,要让每个孩子享受10年免费义务教育,从制度上,杜绝童工现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莫言认为,10年一贯制教育应该定性为基础教育和公民教育,理应是受法律保障的免费教育,将带动教育内容重组、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改变,也是对应试教育的制度性遏制。

  再次,虽然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的难度在国际上只是处于中等水平,但现在许多中小学生仍然感觉课业负担重,对数理化等理科知识的学习感觉困难重重,接受不了,导致厌学逃学现象十分严重,学习成绩差,教师也无从适应。引起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对理科课程不适应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入学年龄太小,各年级的学制太长所造成的。现在的孩子从三岁开始接受学前教育,到六岁上小学六年,13岁上初、高中学六年,19岁考大学一般是四年本科23岁毕业,现在大部分人都想读研三年。不加读研,共需要接受现代教育20年才能走入社会。想当初,我们这一辈在“学制要宿短,教育要革命”的影响下,由于没有幼儿园,也就没有机会先上学前班了,到七、八岁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那时的小学只读五年,初中和高中各读两年,初中不学英语,到高中才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英语。所以,过去的我们,除了不会英语外,对于其他各科的学习,好像并没有什么接受水平有限和接受能力不够的现象存在,而且平时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小学和初中不仅没有机会读寄宿,而且早晨和下午还要从事看牛、扯猪草、挑水等家务劳动,只有上午读书,从来没有晚自习,作业也很少,学习靠自觉,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很不错。

  另一方面在现在的学校里仍然以分数为中心,就会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课表搞两套,一套按照部颁标准编排,应付检查,另一套按学校规定编排,实际操作。中、高考科目,课时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英语、数理化科目,加得更多,一般每天七节课,一天九节课也并不少见,年级越高,超得越多,体音美劳等课程常常被挤占;加之课程科目只增不减,辅导资料过多过滥,导致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堪重负,老师、学生都叫苦连篇。在社会上,评价一所学校的质量,过去大多数看升学率,现在看进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尤其是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升学率,评价的基本面没有变。应该说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在家庭里,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是中国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受过培训,大部分家长基本不懂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另一方面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从小就希望上个好学校,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当然这里面有社会的误导;然后是盲目攀比,没有看清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看别的家长买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买什么资料,看别的孩子上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跟着上什么班,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不给孩子发展空间,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由此可知,要解决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对现行的课程设置不适应的根本方法是:国家应该尽快把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同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让学生在连读制的轻松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并简化降低教材难度,精简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在的教育困境。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