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催”出来的

【时间:2016-04-07 09:2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孩子与大人一样,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为最基本和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4月6日《江南时报》)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

  一是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二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周末、节假日,父母让孩子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时机。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种“慢”的艺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而今,这些好的教育传统正不知不觉被很多人忘记,社会上“三天学会写作文”“补习半个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传广告比比皆是,使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家长们内心焦虑。

  孩子不是“催”出来的,家长不要太着急,不能揠苗助长,应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曾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耍。这样,能够使他发现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终形成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