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回归健康

【时间:2016-09-23 16:5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本应该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对学生的教育,除了学术层面外,导师更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处世。然而,今天导师和学生还是这种关系吗?近日,一则“河北一硕士生拒为导师打工得零分评价”的新闻再次引发人们对如何让师生关系回归正常的思考和讨论。

  “在合作还是劳力、自愿还是被迫、有偿还是廉价的利益博弈中,师生关系模糊了本来的面目”。而关于“导师岂能成老板”与“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正当”的对掐也不止一次,早在几年前,北京某大学一位研究生因抵制“科研苦力”而发退学声明,引起网络热议。

  老师变“老板”、学生成“学徒”,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不断引发学生吐槽。有人将当前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三种,即科研、工作、生活全包的“家长型”,天天泡实验室做科研的“学究型”,安排学生四处接活儿的“老板型”。而“老板型”的师生关系近来更成为高校学生私下抱怨的高频话题。据学者介绍,一些高校硕士、博士导师们的科研经费偏少,为了科研项目,他们希望通过知识来赚钱,直接的做法就是开公司、申请投资等。个别师德低下的导师随意使唤学生,将其当做廉价劳动力,而学生或畏于导师权威,或为学途着想,不少学生选择默默接受这种为导师打廉价工的“潜规则”。

  不可否认,学生参与导师课题,是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有必要在导师的研究项目中锻炼成长,但这不应该成为导师随意廉价使用学生的借口。舆论普遍认为,一种健康的科研关系应该是:学生“和”老师攻坚科研,而不是学生“为”老师工作,更不是学生“去”老师企业工作。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高校老师,术业在科学研究,把学生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专业人才是基本责任,而不是相反,错误地把才华用在企业经营上,还以学生为工具。

  “导师岂能成老板”。笔者认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人身依附关系不改变,师生间不和谐的声音还会出现。为此,必须用制度、法规来规范约束高校教授的权力和行为,明确导师与学生双方的职责,对不能做的事情要划出清晰的“条条框框”。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