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麻塘山乡桥家村老农坚持嫁接水稻十余载

【时间:2016-11-08 10:13】【来源:邵阳新闻在线童中涵【字体:

米冠群向记者展示他在芦苇上嫁接后结出的稻穗。 童中涵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童中涵)在隆回县麻塘山乡桥家村,有这样一名潜心钻研水稻嫁接的农民,他的名字叫米冠群。今年65岁的老米有一个梦想,他想通过在高粱、芦苇等植物上嫁接水稻,培育出适合在麻塘山高寒气候下也能丰产的水稻种子。为了这个梦想,他坚持嫁接水稻十余载。

芦苇上嫁接水稻,成功了没有?

今年,米冠群通过在芦苇上嫁接水稻,成功结出了长达30厘米左右的稻穗,单株产干稻谷400余克。这在海拔将近800余米、偏高寒山区的麻塘山已算难得的高产。“我们这的普通稻穗长度在20厘米左右,单株产干稻谷也只在150克上下,亩产一般在八百到一千斤左右。” 桥家村村支书谢玖南说。

据了解,麻糖山乡平均海拔1200余米,土质主要是沙土,易流失。气候属于高山气候,常年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水稻容易出现稻瘟和青疯。“我们乡的水稻亩产量一般在八百斤左右,桥家村地势偏低一点,亩产有时会达到一千斤。”麻糖山乡乡政府工作人员陈美辉说,今年10月底,他在桥家村开展扶贫工作,看到米冠群在芦苇上嫁接出的稻穗很长,很饱满,觉得是破解麻糖山地区水稻地产的一条出路。

勇于创新的老农,有什么背景?

11月5日,记者从市区驱车将近5个小时,来到隆回县麻塘山乡桥家村老米的家中,分享他嫁接水稻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

米冠群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弟弟米爱群是甘肃工业大学的高材生,现工作于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米冠群从小脑瓜子活,一开始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后来由于阶级成分的缘故,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

从此,老米靠着家中的几亩薄田,开始了农耕生活,但种水稻的收成一直不乐观。“我们的水稻经常出现稻瘟,有的年份收成很差。” 十多年前,有着多年金银花嫁接经验的老米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水稻嫁接在高粱、玉米等耐寒又耐旱的植物上,既能增加水稻的产量,又能在旱地里重水稻。

实验屡败屡战,要多少勇气?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数年里,米冠群开始在自家阳台上,用盆栽的方式把水稻嫁接在高粱、玉米、荞麦等植物上,但到了秋收的时候都是颗粒无收。“当时村里人就笑他,都说人家袁隆平都不搞嫁接,他一个土农民怎么会成功呢?” 桥家村村支书谢玖南一开始对于老米的试验,也并不看好。

但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并没有让老米气馁。“那几年虽然失败了,但我的嫁接技术越来越好,成活率也越来越高。一定是授粉或者光照水分哪个方面出了问题,要不一定会结出谷子的。”2010年的秋天对老米来说是最幸福的,他在高粱上嫁接的水稻终于有一株长出了稻穗。他如获珍宝,在这株水稻上扎上大红花,叫上孙子与这盆水稻合影。11月5日,记者看到了这张六年前的照片,当时还只有6岁的米证磊,与这株水稻差不多高。

“当时我就迫不及待等到来年春天,希望这些稻谷种下去能丰收。” 可当第二年他用高粱嫁接长出的稻谷播种下去后,又没有结出稻谷。这个打击对于老米来说是沉重的,往后两年他都没有了再次去尝试的勇气。

芦苇嫁接实验,以后怎么做?

三年前,他去广东东莞打工时,看到当地一种长势特别喜人的芦苇时,他心中的梦想之火再次点燃了。他带上几株芦苇苗回到家中,又做起了在芦苇上面嫁接的试验。经过三年的苦心钻研,今年,老米在自家阳台上,用盆栽方式种下的二十多株芦苇,通过嫁接终于有一株长出了水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符合中央精神,我知道我哥已进行了多年的试验,我是很支持他的。”弟弟米爱群说,今年国庆回家探亲时,他看到哥哥嫁接芦苇的水稻成功了很高兴,就用手机拍了照保存了起来。

米冠群说,现在,他在为明年的两个试验做准备。一个是直接拿今年结出的稻种去播种,看能不能结出稻谷。另一个是再用芦苇嫁接一年,看结出稻谷的芦苇的比例能不能再高一些。“这个试验我已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我把今年成功的这株芦苇的根部放在山洞里,看它明年能不能再发芽,另一个我还在自己地里又种了芦苇苗,为明年嫁接做准备。” 米冠群坦言,如果明年经济条件允许,他打算搞个大棚,这样对于试验时的光照和水分更好控制。

科研价值多高,专家怎么看?

11月7日,记者带着从米冠群家中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以及老米嫁接芦苇长出的稻穗来到市农业局。该局粮油科科长宋国武说,以他多年的工作经验评断,水稻嫁接目前是一个空白领域。“从照片看,这株水稻没有明显的芦苇特征,事情的真伪有待考证。”宋国武坦言,从稻穗长度和颗粒数量看,老米的嫁接稻跟我市最高产的水稻相比没有优势,至于跟麻糖山当地其他稻谷相比,还需等待他明年量产后才好做比较。

为多方求证嫁接水稻的科研价值,记者又联系了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正光。张正光说,以前听说过竹子稻,他觉得芦苇嫁接水稻或许有可能。“但我没有亲眼见证芦苇嫁接,以及在上面长出稻穗的过程,所以不方便评论。”张正光如是说。

稻穗长度28厘米左右。  童中涵  摄

老米将今年成功结出稻谷的芦苇根部保存在山洞里,以便明年再次嫁接。  童中涵  摄

老米将从广东带回的芦苇苗种在自己菜地里,以便明年再次嫁接。   童中涵  摄

今年国庆期间米爱群拍摄的嫁接稻。  米爱群  摄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