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听话” 后果很可怕

【时间:2016-11-17 15:16】【来源:邵阳新闻在线牛锐 【字体: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要求孩子要听话,在家要听爸妈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社会中要听长辈的话--------很多家长也以自己的孩子听话为荣,“你家孩子真听话!”听到这样的赞扬,很多家长都会很自豪。然而,孩子听话真的就好吗?怎样才算是听话呢?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刘冬(化名)从小一直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听话就会挨打,所以,上学开始,刘冬就一直很乖,只要父母说的话,从来不敢不听。但是,上了六年级的刘冬,却在关键时刻不听话了。他不愿意上学了,把自己锁在房间内,父母怎么劝都不肯出来,一开始父母只好假称他生病了,跟老师请假,但是,几天下来,他还是不肯上学,把父母急坏了,不管怎么骂、怎么劝都没有用,只能跟老师说了实话。在老师的建议下,父母把刘冬带到了医院。心理医生跟他单独交流后才知道,这么多年来,刘冬一直活得很压抑,为了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他只是做父母的乖儿子,而失去了自我。长期的压抑让他在与同学的争执中爆发了,他认为同学们都在背后说他坏话,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愿意去上学。经过医生诊断,刘冬已经出现了焦虑症。由于病情比较严重,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

案例二:10岁的李芳(化名)是个乖巧听话的小学女生。有一次,老师让他们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作一个带马达的电动小风车。回到家,李芳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间。“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 爸爸训斥她。张倩哭了:“老师说,要你们帮我做电动小风车。”听了李芳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墙上的钟:“现在到哪去买小马达?明天再说。”李芳想争辩一下,说邻居张爷爷家有,却没敢说。就这样,李芳的课外作业并没有完成,最后,还是妈妈答应,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学校向老师解释,她才安心地睡了。没想到,第二天妈妈单位临时安排她出差,她把李芳送到学校门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上午10时左右,妈妈在出差的车上,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李芳没到学校。妈妈忙给爸爸打电话。中午,焦急万分的妈妈终于接到爸爸电话,说李芳找到了,原来,她怕老师批评她没完成作业,所以没敢进学校,就在不远处的一个街心花园里哭呢。妈妈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孩子很乖、很听话,可就是太听话了……

相信看了这两个案例之后,很多家长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他们平常在教育孩子时都一直要求孩子要听话,可没有想到孩子太听话了也不是好事。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有关研究吧。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我国很国儿童心理专家也指出,听话的孩子,他们会缺乏创造性、冒险性和自我决断能力,而这些与生俱来的天性被家长抹杀后,一旦有一天他们面对困难时,就容易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或者胃痛、心动过速、头痛等身心疾病。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有到孩子太听话,其后果是这样的可怕。孩子太听话,这与我们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很多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非常好奇,也喜欢冒险,但每当他们要淘气或和大人辩驳时,妈妈骂,爸爸打。慢慢地,在家长的管束下,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乖巧听话———这也简单,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们是

喜欢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而且胆小怕事。这样“听话”的孩子,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适应、服从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对长辈,无论是对还是错,都不敢与之辩论,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自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这样“听话”的孩子,有的是遵从、礼貌、是对赞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说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被扭曲,被家长教育出了一种“奴性”的心理。

可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样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巨大伤害,一些家长还是把这样的孩子当成听话的好孩子,把培养乖孩子的方法称之为成功的教子方案,争相效仿,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样的孩子也是有问题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正被家长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所损伤。

那么,我们在日常家教中应如何避免孩子“太听话”的情况呢?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听话”的内含。儿童教育专家认为,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实际上,培养听话的孩子,并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家长朋友们要培养孩子与自己的合作关系,以下方式可以灵活运用。第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独特的个体,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对象,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帮助孩子矫正错误,这样孩子自然就会与你合作。第二,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非要不听你的话。第三,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要从小就要求孩子长大后实现大人未完成的心愿,这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经常说:“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孩子会很重视你的建议,合作关系自然形成。第四,要允许孩子与成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孩子与父母争论。让孩子参与家庭或学校里的重大事情决策,这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可,孩子会觉得你尊重他的存在,那么,他也会重视父母的建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凡事与父母沟通、充分与父母合作。第五,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脑子里逐渐建立一个行为判断标准,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孩子太听话,不是家长后天教育的,而是天生就这样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文静、听话、乖巧。如果家长不注意,可能会使他们太内向、太顺从、太娇气,缺乏独立意识和探索能力。那么,对于生来听话、乖巧内向型的孩子,家长该怎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呢?

既然孩子生来就是这样的,我们就要允许他的个性存在,不要强求改变他。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生活本领时,确实需要大人的照顾和帮助,父母一定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只考虑为了锻炼孩子,而不顾及他们现有能力而让他们自己去做,长此以往又会使孩子形成焦虑型人格。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环境影响孩子,使之成为一个既听话又讲道理、既文静又活泼、既乖巧又有独立性的孩子。这种理想的状态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急不得,也急不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依据生活特点灵活、适时对孩子进行点拨、教育。如鼓励孩子大胆触摸家里的物品。将危险品、不能动的物品收拾好,其他物品让孩子去触摸,如电话、电视机、电脑、音响、手机等等,只要孩子有兴趣,不要限制他,让他去学习使用。孩子在自由模仿和探索中,其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如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扬和支持孩子的主见,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既然孩子天性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就不能轻易批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只要不是

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对这样的孩子也不能溺爱。乖巧、听话的孩子,如果太溺爱,就会有性格懦弱、依赖性强的“毛病”。( 牛锐)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