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扶贫须扶人心

【时间:2016-11-24 09:29】【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陈倩玲【字体: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如今,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一个个贫困的“山头”被攻克,一顶顶贫困的“帽子”被摘除,脱贫政策在落实,脱贫速度在加快。但我们的群众真的“脱贫”了吗?

也许会有人理直气壮地回答“脱贫了!贫困户的房子修起来了,娃儿的学费不用愁了,家里人社会兜底生活不愁了”,但这些原来由贫困户承担的修房子、供孩子、养家庭省下来的钱去哪了呢?他们有没有用这些钱去挖掘自身脱贫的内生动力,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搭上产业扶贫的列车以更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退出后,这些贫困人员会不会出现大面积返贫的情况?

当前,我们的一些贫困户中滋生了“等着扶、躺着要”等心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过去政府一些短期化行为引发的惯性思维。过去,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了这样一种现象:逢年过节看望慰问、给些米面送点慰问金,就算完成扶贫任务了。相应的,群众也会表现得很“务实”:对送来的钱物兴趣颇大,对技术、项目热情不高,因为不敢有太长期的指望。久而久之,有少数群众甚至认为,反正2020年要实现全部脱贫,政府总会想办法让大家日子好起来;二则是贫困户主观意愿问题。长期的贫困,既能消磨人的斗志,也能锻炼人的意志,区别在于能不能看到希望。当前,一些贫困群众丧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扶贫政策他们看到了更多的是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政府帮忙把房子建起来了,把孩子送上学了,压力小了,那么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家继续干干农活,磕个瓜子,甚至打个小牌。而政府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则被以见效慢、有风险为理由而选择性忽视了。

因此,精准扶贫,扶贫要扶物质,更要扶“人心”,要变“被脱贫”为“要脱贫”!

当然,扶持人心并不等于甩掉贫困包袱就只能靠贫困群众自己想办法,必须要有政府和贫苦户的双重努力,在干群间形成紧密的干群脱贫共同体,方能真正起到扶持人心的作用。

一方面,我们面对的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换句话说,这个群体在主客观两个方面都缺少足够的资源,仅仅号召他们艰苦奋斗作用有限,关键是怎么让他们看到政策扶持的希望,拉着他们跳出发展的瓶颈。政府不仅要做好政策宣传,更要注重政策的落实。要创新方式,采取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方式。比如,可以用竞争性、合作性扶贫方式,代替平均主义的模式,对扶贫政策资源实行差异化分配,以形成你争我赶的良性局面。在政策层面,对扶贫对象最好形成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等激励效果,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和稳定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干部、政府带头人、企业结对帮扶的积极作用,帮群众因地制宜地多出金点子,多利用推广“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企业”、“致富带头人+农户”等多形式的发展模式,让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企业帮销等方式增强自身后续发展动力,从内心涌出“我要脱贫”的激情。

另一方面,贫困户的思想问题,归根究底只能靠贫困户自己解决。习总书记说过:“脱贫致富跪在立志、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要让贫困户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政府拉一把,贫困户自己更要善于拉住政府伸出的手,努力脱贫。如果自身是麻木的,政府再多的支持,再好的政策,再多的帮助,都有可能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非长久之计。贫困户要充分意识到,脱贫致富离不开自己辛勤的劳动,幸福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要善于从身边脱贫致富的榜样中吸取经验,要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想问题,求意见,要摆脱等靠要”思想,积极把握扶贫政策的好形势,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路径,方能真正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过上自己的好日子。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难繁重的系统工程,政府帮扶必不可少,却又不能喧宾夺主。用足扶持力度,并善于挖掘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真正引导他们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彻底把“等靠要”思想从贫困群众心中赶走。扶好“人心”,方能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陈倩玲)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