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砂罐供不应求却难以为继 难寻手艺传承人

【时间:2016-12-09 09:31】【来源:邵阳新闻在线欧阳德珍 通讯员 刘蓉【字体: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欧阳德珍 通讯员 刘蓉)“啪!啪!啪!”

12月1日早晨6时,一串有节奏的打泥声,把酣睡在隆冬大雾中的新邵县坪上镇老山村唤醒。

打泥声是从村中那间已有百年历史的砂罐作坊的墙缝间传出来的,55岁的肖建成师傅,为了保证本月10日按时交付隆回客户定制的500个砂罐,已经连续二周这样早上6时开工,晚上10时收工了。

面积20余平方米的制坯房,已经“老”得浑身是灰,屋顶和四面墙多处透着光,屋子中央火堆里的煤块刚刚点燃,火堆旁边、透光的墙壁上和头顶临时搭架的木板上,摆满了前几天做好的泥坯砂罐。肖建成在有节奏地抡着大锤,打制着新一天做坯的砂泥,水星、泥浆四溅。

听完我们的来意,肖建成一边捶着坯泥一边意味深长地说:“砂陶器伴随着农耕文明已延续了数千年之久,我们村制作砂陶器也已有上百年,但随着近代工业飞速发展,砂陶器的市场越来越小,会做砂陶器的人也越来越少。”

供不应求的老山砂罐

“今年活多得干不完。”谈到生意,肖建成美滋滋地说:“每批货都是顾客先付定金,然后再加班赶制。”

七岁开始随父亲学做砂罐,已经48个年头,肖建成从小肖变成了老肖,见证了老山砂罐许多起起落落的故事。

肖建成说,他爷爷的爷爷就制砂罐卖,那时候一家人做一窑,烧一窑,然后挑着担子到邵阳、涟源等地去卖一窑。在父亲那一代做砂罐是公社集体制,做出产品全销给供销社。近年,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再加上制作砂罐的生产厂家越来越少,曾经一度受到冷落的老山砂罐子,重新受到市场的青睐。现在,他做的砂罐,不用挑担出去卖,没有开店经销,也没有任何推广,每批货只要一出炉就被经销商“抢购一空”,不仅在周边很有口碑,还远销长沙、益阳、广州、湖北等地。

“我们老山砂罐由于历史悠久,质量过硬,深受用户喜爱。常常是熟客带着新客来订货,现在销路根本不用愁。”肖建成喜中带忧地说:“现在最愁的是缺生产场地、缺技术工人,产量跟不上来。”

该村村支书肖祥祝介绍,老山砂罐之所以能占据市场,关键是因为村里金竹山上有优质的煤炭和陶土。这里的陶土中含有铝矿,所以烧制出来的砂罐不仅质地细、色泽亮、质量轻、受热均匀,而且耐高温、耐腐蚀,经久耐用。

谈到村里目前制砂罐的状况,肖祥祝满脸愁容地说:“五十岁以上的村民,以前都是制作砂罐的好手,只是四十岁以下的传人已寥寥无几。”

难以为继的砂罐手艺

“我是八岁开始跟着我爷爷、爸爸学习做砂罐的,到现在快50年了。”肖祥祝说:“目前,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但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不多。这门手艺不要说发扬光大,已经是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

制作砂罐是一门技术活、细致活、体力活,主要包括:原料加工配制,砂罐成型,石煤烧成,作坊营造等20多道工序。其产品看似粗糙、简单,但要把所有工序学到“家”,制作出一件坚固耐用的产品,一般都需要学习七八年。目前,老山村只有三个家庭还在断断续续地做砂罐,从事这门手艺的村民仅二十多人,而其中掌握了全套技术的仅有5位五十岁以上的村民。

“目前,我们村里还在坚持做砂罐的村民中,年纪最大的肖孚仕已经七十岁,最年轻的肖祥样也快五十岁了。”肖祥祝说:“因为制作砂罐是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很辛苦,而且一个成品市场价仅为几元钱,年轻一代不愿意学习。”

肖祥祝说,技术师傅越来越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家族间的技术保密和传承问题。以前村里有几十个家庭制作砂罐,每个家庭制作的原料配比、烧窑火候各不相同,为了竞争,各家互相保密,只传家族后代,并且传男不传女。

“我们老一代制罐人身体是每况愈下,万一哪天不能做了,谁来传承这门手艺啊。”肖祥祝说,他现在非常担忧老山砂罐制作手艺以后会失传。

风干坯罐

烧前检查

生火烧窑

高温烧罐

起窑出罐

成品排查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