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诉求 有“呼”更要有“应”

【时间:2016-12-16 09:39】【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颜卉子【字体:

日前,湖南日报刊发了题为《“读者来信”去哪儿了》的署名文章,指出新闻媒体中“读者来信”类的栏目是“上联党政、下联群众”的桥梁,而当前不少省、市党报上的“读者来信”逐渐减少,让“百姓呼声”重归大众视野。

“读者来信”、“网上舆情”、“百姓呼声”、“投诉直通车”……新闻媒体上类似的百姓发声平台,绝大多数能反映民情、畅通民意、激浊扬清,发挥“承上启下”的功效。但也潜在一些问题:个别地方政绩观念作祟、服务意识不强、平台建设滞后,导致民意诉求渠道受阻;个别干部下访装装样子、做做笔记、拍拍胸脯,一转背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民意传达从中阻断;也有个别干部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置之不理,充耳不闻,导致民怨积聚引发群体性事件。长此以往,小矛盾演变成大危机,衍生出政府公信力降低、干群关系僵化、幸福指数下滑、非正常上访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民有所问,我有所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这是应对百姓诉求的正确态度。最首要的就是要确保百姓有处可呼,这需要三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室,开通投诉热线和投诉信箱,挑选熟悉业务、耐心细致、善于沟通的工作人员负责群众接待工作,同时对来访群众信息严格保密,保障来访群众的人身安全。新闻媒体需增设专版专栏,实事求是地发布群众诉求,争分夺秒地查找问题根源,一五一十地曝光事实真相。党员干部需俯身下访,变“被动听”为“主动问”,结合综治民调大走访、精准扶贫、低保认定等工作,详细了解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根源以及群众以期达到的效果。

只“呼”不“应”,就如石沉大海一般死寂绝望。应答群众的诉求,体现的是“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意识,是直面“惨淡人生”的担当精神,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博大情怀。“负面声音”非但不会影响政府的“正面形象”,反而会给予政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启示,打开蒸蒸日上的局面。政府部门不应采取“捂盖子”的方式,而应“刨根底”、“晒实情”,如问题属实,快速高效解决,追查责任到人;如问题失实,细致耐心解释,从中吸取教训。而媒体的监督晾晒能引起公众注意,推动事情落实,但应注意从头到尾地跟踪督促,既要反映问题,又要解决问题,防止“烂尾工程”的出现。干部则更应强化担当和服务意识,不再耍耍嘴皮子、动动笔头子、拍拍作秀照,而是真心实意地去帮帮“穷亲戚”,解开“心头结”,共取“致富经”。

“得民心者得天下”。善听民意,方能赢民心,解民忧,方能纠问题,抓整改,方能博采长,促发展。倾听百姓诉求,需要我们共同呼应!(颜卉子)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