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人士入贫困村走访 关注乡村扶贫聚力长效公益

【时间:2017-06-06 10:05】【来源:邵阳新闻在线贺旭艳【字体:

爱心人士张瑞忠和他资助的学生段建元亲切相拥。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贺旭艳)5月31日至6月1日,专程回邵的北京邵商戴亦文和市区爱心人士刘娟涛在当地志愿者陪同下,先后深入到洞口、城步、新宁的贫困学生家庭和扶贫村走访。本报记者一路相随,见证了扶贫济困的公益情怀和志愿者之间的诚挚友谊,也见证了精准扶贫和民间公益日趋温暖的薪火。

单身母亲因爱坚守,两个孩子67张奖状

5月31日上午,刘娟涛开车从邵阳北站接到戴亦文和他携同的好友之子,直奔洞口。早就做好准备的洞口大邵公益志愿者们,将大家带到了第一站,洞口高沙镇的谢扬强和谢婷婷兄妹家。

兄妹俩一个12岁,一个9岁,上面还有一个正读高二的姐姐。他们的老家在洞口县石江镇碎石村,房屋已经倒塌。父亲2009年去世,是在广东打工时因疲劳驾驶车祸身亡。因为是全责,除了公司支付的丧葬费,无任何赔偿。单身母亲七年未改嫁,在亲友们的帮助下,辛辛苦苦将三个孩子拉扯大。现全家借住在高沙镇二伯家的四楼上。

楼梯间的一面墙贴满了兄妹俩的奖状,细细一数,竟然有67张。简陋而整洁的房间里,母亲曾迁菊正就着窗边的亮光在干活。那是附近电子厂生产的手机部件,做一个可得7.5厘钱。因为要在家照看孩子,她不能外出挣钱,一边帮人家守店,一边做这些零活,一个月可以挣上一千多元。平常还在别人借给的一块地里种些蔬菜,省些菜钱。孩子们穿的衣服,也大多是别人给的旧衣服。除了亲友给予的照顾,去年底社区帮大女儿解决了低保金,一家人的生活勉强得以维持。

曾迁菊18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正读高二的她因此辍学,南下广东打工。和丈夫相识并结婚后,她回家生子。两地分居最开心的事,就是丈夫春节回家团聚。接到丈夫客死他乡的噩耗,正是快过年的时候。她跟两个姐夫去广东处理后事,看到丈夫的遗物中,“给孩子买了好多糖。”婆婆伤心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

不想孩子受委屈,她一直没有考虑改嫁。艰难岁月中,最无助的是孩子的学费交不起。有一次大女儿要交5000元学费,还是孩子的姑妈给了2000元才凑齐。而最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懂事和自觉。儿子在年级第三名,班上第一名,还曾得过全县第一名。小女儿五岁就开始上学,年级第一名。一个月前,因儿子经常喊头痛,她带去医院体检,说是缺钙、缺铜,精神压力大。问小扬强有什么压力,他不好意思地微笑,“学习压力大。”实地走访后,戴亦文决定予以长期资助。当天,他们还为孩子送去了学习用品等礼物。

残疾家长不再绝望,无依孩子爱心护佑

和新宁赶来的张瑞忠一行会合后,大家来到了段建元、段涛龙姐弟家。张瑞忠是邵阳火车站站长,和戴亦文、刘娟涛既是朋友又是公益伙伴。三个人在新宁、洞口都有结对资助的贫困学生。

姐弟俩一个10岁,一个8岁。父亲段司钊2011年在给人家帮工时,从三楼摔伤致残,现截肢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2013年改了嫁,已无往来。家里只有68岁的奶奶一边照顾全家人饮食起居,一边种着田土,再加上一年几百元的低保金来维持生计。

2015年,段司钊的同学将此事告知老师张诚谦。在张诚谦的发动下,一些老板和好心人,为段家募捐了12万元善款。2016年7月,张诚谦把两个孩子带进了大邵公益助学家庭。张瑞忠获悉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与车站员工邹波各认助一名孩子。

43岁的段司钊轮椅不能坐,翻身也翻不了,坐骨神经萎缩牵连大脑,仅有右手食指可以伸直,每天还遭受褥疮、肠胃不适等病症的折磨。治疗康复已经无望,他说唯一盼望的是一对儿女能读书成人。两个孩子比较懂事,10岁的段建元一个人就能提起一大桶水,除了做家务,有时还帮着下地干活。如今有了爱心人士结对资助,段司钊病床上生活也照进了更多阳光。

下一个走访家庭是尹志雄、尹紫娟兄妹家。他俩父亲病逝,母亲因患精神病,一度与外界隔绝。在大邵公益志愿者关怀下,兄妹俩得到戴亦文结对资助,其母亲也被市宝庆精神病医院免费治疗出院。孩子们喜笑颜开,再也不是初见面时的木讷无言。孩子母亲的病情似有反复,精神不太好,但还是能认人并笑着打招呼。戴亦文跟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其生活和学习情况。对于这个特殊的家庭,每年除了助学金,他还安排了2000元生活费。

与以往不同,此次他们家的破旧土砖屋边,已经有了危房改造后的新居。

关注乡村扶贫,聚力长效公益

6月1日上午,戴亦文走访了其结对资助的贫困学生刘洋。当天下午,一行人冒雨驱车来到城步汀坪乡大冲头村。该村是市民政局的扶贫村,地处金童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山脚,风景优美,生态良好。此行应扶贫队长、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彭长平之约,一是考察扶贫村发展的乌骨鸡养殖,二是就助力我市扶贫绿色产品销售进行前期洽谈。

到达目的地已是下午五时,出得车来,身上凉飕飕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一个劲地关心,“冷不冷?”“要不要烤火?”这里平均海拔800米,200多个人拥有9000多亩山林。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自从扶贫队来了以后,村里渐渐有了生机。不仅改造了危房,改善了基础设施,还发展了乌骨鸡养殖等产业。

彭长平介绍,目前该村共养了8000只乌骨鸡,马上又有3000只鸡苗到位。11户养殖户,每人圈一片山林放养。白天鸡到山林啄食,喝的是山泉水,添喂的也是稻米、玉米类纯天然食物。因为气温低、环境好,这些鸡长得身形轻俏,一只小鸡仔也可以飞到人的肩膀上。投放市场很受欢迎,每只鸡售价100元,鸡蛋2元一个。

随着数量增加,销售压力也在加大。每周五回市区,彭长平就会在自己车里放20只鸡,500个蛋。逢年过节,再通过邵阳的公益群、朋友圈发动,以预订的形式进行促销。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正在考虑发展市区直销店。而如何帮助扶贫村、贫困户生产并销售城里人所需要的绿色产品,也正是戴亦文等人目前所想。

在两年来的助学实践中,这些爱心人士深深体会到,“帮扶对象啥都缺就是不缺地”,“心灵关爱比助学金更重要,造血比输血更有效”。一个以绿色生态农副产品为主导,帮助扶贫村和贫困户打开销售渠道,为公益慈善事业输血的慈善超市设想,正在渐渐成熟。

6月2日上午,一行人从市区出发赶往新宁县。在新宁志愿者陪同下,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崀山镇深冲村看望五年级学生李湘。孩子母亲改嫁,父亲很少回家,只有82岁的爷爷与她相守在偏远寂静的大山里。周围的孩子们都在县城读书,她每天上学独自一人来回要走三四个小时山路。回家还要帮爷爷做饭、做家务,“下雨的时候挖土。天气好的时候,去山里捡柴火。”孩子举止大方,家里被拾掇得干净整洁,屋边还有爷孙俩齐力种的水田和菜地,戴亦文心生欢喜,“这个孩子我决定资助了。”至此,他在家乡资助的孩子增至八名。回到县城,刘娟涛给李湘买了两套新衣。新宁大邵公益团队也确定了以心灵关爱为主的帮扶计划。

墙上贴满了谢扬强和谢婷婷兄妹的奖状。

北京邵商戴亦文和助学对象李湘促膝谈心。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