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肖育尧 刘剑和 胡纯军)今年以来,洞口县卫计局充分发挥卫生计生资源优势和服务特色,找准卫生计生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点,以“四着力四结合”助推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着力搞好卫生基础设施,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55万元改扩建的90个省级贫困村卫生室已经全部完成,余下116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计划在三年之内完成;投资1170万元新建长塘乡、古楼乡、大屋乡、石江镇4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雪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茶铺茶场管理区卫生院用房项目均已启动;投资1.2个亿的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正在兴建。计划在4年内逐步完成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业务用房建设,力求实现贫困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二是着力加强医务人才培养,满足贫困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目前洞口县乡村级医务人才匮乏,2016年并村后,全县乡村医师空白村还有16个,占全县336个行政村的5%;年龄在6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153人,占全县乡村医生的20%。为了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保证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大专以上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从事乡村医师工作;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贫困偏远山区工作,加强毕业后教育,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高医师队伍临床诊疗能力和整体素质。力求在5年内全县卫生人才规模与县贫困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和计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到2020年,执业(助理)医师达2.1人/千常住人口,总数达1710名;注册护士达2.65人/千常住人口,总数达2150名。
三是着力做实公共卫生服务,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1、做好贫困人口的健康建档,并全部电子化、一卡通。同时用好居民健康档案,以居民健康档案为蓝本,所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定期跟踪,指导健康服务。2、重点做好贫困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他各类已患病病人的健康指导和用药治疗,务必使“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降下来,健康提上去、劳动能力增强、健康支出减少、脱贫速度加快。3、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接种,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4、继续开展农村贫困高危产妇管理救助,务必使高危产妇管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贫困高危产妇救助率达到100%,救助水平提高10%;5、开展麻风病在患致残病人免费服药治疗;6、对已患艾滋病患者进行免费服药;六是开展肺结核病人免费普查,肺结核患者基本用药免费;7、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出生缺陷干预。积极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生育习惯,提高防病抗病知识知晓率,加大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和产前筛查工作力度,减少缺陷婴儿的出生,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四是着力推进结队帮扶工作,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根据《洞口县脱贫攻坚结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洞办发[2016]100号)文件要求,县卫计局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成立了以局长长肖小林为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分管领导曾少华亲自抓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做到了扶贫攻坚工作日常化,常抓不懈。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坚持一年专题研究扶贫攻坚工作不少于4次,做到全局干部工作会上坚持月月讲。局党委坚持把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对帮扶责任人的年度工作考核,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办法,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具体,考核及时;二是进村到户走访。根据县里部署,县卫计局每一名干部职工按照“一帮五”的方式进行结队帮扶,并利用节假日时间集中走访各自结队帮扶对象,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食宿等情况,建好一户一档,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平时加强联系,注重贫困户具体问题的解决。以扶“智”和扶“志”为主,结合资金、物资帮助,促使贫困对象早日脱贫;三是实行特色帮扶。县卫计局充分发挥卫生计生资源优势和服务特色,找准卫生计生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点,利用“四个结合”助推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精准扶贫与义诊救助相结合。组织干部和医务人员进村入户精准识别,精准实施以医疗专家队集中诊治活动等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扶贫;对计划生育“两户”对象在农合报销时提高报销比例10%。2.精准扶贫与卫计惠民举措相结合。一是扎实推进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把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起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源头上阻断农村居民因病致贫问题;二是用活、用足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助推农村扶贫。县计生协会与综治单位集体志愿者开展“温馨服务”活动,募集扶助金6万元,扶助12个计生贫困家庭发展生产;给因病、因灾致贫的8个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6000元。3.精准扶贫与深化卫计改革相结合。推行分级诊疗,通过分级诊疗,使常见病和多发病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诊疗,服务价格更低、报销起付线更低,报销比率更高,极大降低患者医疗负担。4.精准扶贫与医疗救助帮扶相结合。落实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倾斜政策,着力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一是报销比例逐步向基层倾斜;二是实行居民健康“一卡通”管理模式。用居民健康卡全面取代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类诊疗卡,实现居民看病就医、经费结算、全程健康管理“一卡通”,方便居民享受连续、高质量的医疗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