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掉队

——邵阳市工会系统决胜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综述

【时间:2017-11-13 09:56】【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刘小幸 谢长青【字体:

“我们终于有一个像样的家了。”11月10日,新邵县小塘镇高燕林村农民工高喜良在自家新建的房子前激动地说。

高喜良在新邵县总工会的帮助下,从去年开始从事麻鸭的养殖。“工会干部不仅给我送来了种苗,还组织培训。”高喜良说,去年出售2000多羽鸭子,年收入近10万元。最近,他家建了新房。成就高喜良致富梦想的,正是新邵县“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高位推动

当前,全市工会系统建档立卡的困难家庭共有7723户,涉及职工近3万人。为了解决更多像高喜良一样的贫困职工的难题,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张殿文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17个部门组成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作出了总体部署。各县市区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新邵、邵阳县、新宁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纳入脱贫攻坚整体规划。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制订了严格的考核细则,明确了部门的工作职责。各级各地通过“领导现场办公、定期走访慰问、专项督查考核、帮助企业解难、干部结对帮扶”,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向纵深发展。

精准帮扶

为提高帮扶实效,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普遍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实现了帮真困、真脱困。近两年,共帮助827户2100多名困难职工脱困。

在抓好精细管理的基础上,各地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多途径筹措资金。新邵县共为被联企业筹措帮扶资金1430万元,为被联企业与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邵东县共筹措助学资金182.7万元,确保被联企业所有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圆梦大学。洞口县持续6年在全县干部中开展“献爱心·捐工资”的“一日捐”活动。二是多形式开展帮扶。近两年来,全市各参联单位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3760人次,送去慰问金6528万元。三是多门路帮助脱贫。市县两级工会会同人社等部门除了为困难职工、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外,还多次举办招聘会,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在今年初我市举办的湖南省“春风行动”启动仪式上,各级工会共帮助5900多人就业。

整合资源

全市各级工会加强同人社、财政、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的衔接协调,争取支持,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手段,尤其在培训农民工方面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合力。目前,每年整合5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新增劳动力的培训上。

“培训全免费,参加培训发放误工补助,还可以推介工作岗位!”各种利好消息,让报名的农民工越来越踊跃。“有技术和没技术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陈家坊镇长江村农民工刘科告诉记者,以前在外面帮人打工干点粗活,每个月收入不到3000元。这两年,刘科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掌握空调安装技术后,月收入有了5000多元。“我要劝在外打工的亲戚也回来参加县里的培训,大家一起脱贫。”刘科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各级各部门以技能培训为抓手,根据职工需求、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职工的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抓了“三个对接”:一是对接职工需求。根据困难职工与困难农民工的差异性需求,量身制订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二是对接企业需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培训项目与企业需求紧紧相连,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缓解了职工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去年来,全市以工业园区需求为导向,重点培训机械、制鞋、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专业人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7万人,其中转移到园区企业就业1.2万多人,带动了7600多户家庭增收。三是对接市场需求。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各地开设了电焊工、汽修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月嫂、电子商务等多个市场需求量大、见效快、农民工容易掌握的实用技术培训。市总工会连续4年举办了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困难女职工400多人,“邵阳月嫂”这一品牌日渐深受市场欢迎。

(记者 刘小幸 通讯员 谢长青)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春香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