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天入地”的办法破解新宁县城区停车难

【时间:2017-12-06 10:23】【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陈贵清【字体: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交通管理好坏对城市拓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快速便捷的道路环境、畅通有序的交通秩序,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行车难、停车难”不仅是大中城市的一种通病,也成为了县级城市的一大难题。“停车难、交通拥堵”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制约县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成为县级城市道路管理的热点和难点。这次,县政协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积极为县委、县政府献计献策。由县政协兰平副主席带队,组织政协、宣传部、建设、规划、交警等部门参加,赴娄底、慈利等地调研学习,着力寻找破解城市道路交通难题办法。现将所见所闻及相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新宁县城区停车现状

新宁县辖16个乡镇,299个村,总人口65万人。我县现有机动车辆68000余辆(含摩托车),其中城区现有车辆15000台左右,每年以5000辆的速度增长,大街小巷都停满了大小车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人多地少、车多路少”的现实状况,使停车遇到了和大城市一样的停车难题,“无处可停、随处乱停”的乱象非常普遍,城区主要街道解放路停车泊位只有300多个、春风路也只有100多个,城区共有停车泊位不足500个。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突出的情况:

1、“一位难求”。近几年新宁城区汽车增长迅猛,在停车泊位建设大大滞后的情况下,城区绝大多数区域都存在停车难的问题,解放路、东风路、大兴路、春风路、广场路、农民路、园艺路、松圆路等重点区域,特别是县委大院、交警大队院内、医院、学校、商场、酒店等周围,更是出现“位无虚席”、“一位难求”的现象,加上近几年县里对解放路、春风路、广场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严管,市民普遍反映在这些城区繁华区域,经常绕行几圈而找不到一个停车位。这种“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状况,不仅给市民出行办事带来很大不便,也给城市动态交通带来更大压力。“开车或者不开车”,已成为了市民当下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

2、“鸠占鹊巢”。“无处可停”随之而来的就是“到处乱停”。通常情况下,车主们找不到停车位的时候,就会就地解决、见缝插针,城市道路的路面上、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开放式小区的胡同里、大型建筑物的大门口,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违法停车,有些城市道路如城区广场路、大兴路玲珑超市、大众超市门前,甚至已经演变成了开放式露天停车场。据统计,路边所能停车的场地80%以上都被补漏车辆和门店主车辆占用。大量的违法停车挤占了交通道路、挤占了人行道、挤占了小区空间,让大路变小路,让小路变无路,给城市动态交通、市民出行带了很大的影响。

二、慈利县城停车情况及应对经验

(一)停车现状

慈利县辖31个乡镇,总人口70.9万人。机动车68000余台,其中城区机动车18000余辆,停车泊位3000余个(主要施划于人行道)。

一是小车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拥有量大幅度增加(目前每年增加大约2500台),而停车场建设却相对滞后,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车位保障,导致占道停车现象十分突出。二是大型货车、客车无处停放。我县城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公共停车场只有(商贸建材城公益性停车场,只能容纳130辆)1个。停车供给严重不足,由此出现县城内只要是路就是停车场的现象。

二是基础设施先天性不足。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缺乏停车场规划,造成城市停车场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对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建设不够,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交通发展需要,导致城区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我县城区道路的宽度不够,道路两侧停车区域受到极大的限制。虽然现在城区道路两侧划有停车位,但这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使得本不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拥堵。

三是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老城区内的空间分布不平衡,步行街、行政办公中心、学校医院、农贸批发市场等,在一定区域内过于集中,其周边的停车难问题现在尤为突出,而且这些区域往往没有能够满足停车需求的停车场,人流车流在固定的时间段又比较集中,且大多数没有发展停车场的空间,这就造成了时间、空间上的停车难。

四是违法停车现象严重。因为县城道路的客观原因,造成部分车辆违法停车现象严重,特别是营运客车,随意在车道停车拉客,或是在禁停区停车驻留。乘车人意识也有待加强,经常出现乘车人站在马路中间拦车,或是出租车未停下来,乘车人已经来开车门上车的现象。

(二)应对经验

一是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对城市车流量大、负荷重、容易堵的路段进行拓宽改造,提升城区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针对现有路段车辆拥堵,没有划设停车泊位,车辆沿街道两边停放造成街道狭窄,车流不畅的现状,重新划设停车泊位,该增加停车位的地方应增加,该减少的地方应减少,对年久破损不起眼的停车位标识、标线重新补划。同时在人行道设置隔离护栏,防止车主骑人行道停车,真正做到还人行道于民。

二是整合公用资源。高效利用居民区的停车资源,对现有居民区内的闲置场地,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见缝停车,对现有老小区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后改为停车位等,都能有效地增加停车位的数量,适当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对院落相对较大的单位,开放部分区域用作公众停车场。

三是完善重点区域停车场地。我县目前已在人民广场实施建设立体停车场,对于其他区域停车压力较大,但未按规定配足停车场的公共场所需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建设规划好的其他立体停车场,满足停车要求。同时在高速公路桥下(零溪河)修建一个大型货车、客车停车场,缓解交通压力。

四是实行停车收费制度。对于占用公共停车资源的,可考虑进行停车收费,通过经济层面的制约,促使群众增加公共资源集约利用意识,对于立体停车场,可由管理单位按时间适当收取停车费用。既可以加强对车辆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就业岗位,更是减少了单位管理的成本和负担。

五是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公交车运营时间和运营效率,尽快完善城区公用自行车网络建设,加密网点,在有条件的道路建设自行车绿道,加强宣传,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六是加强对停车秩序的管理。继续深入推行交警、城管查处违章停车机制,对停车行为讲究人性化管理,重点是查处乱停乱放车辆影响交通秩序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增加现有停车位数量,在不影响交通和城市秩序的区域,尽可能多的施划停车位,变违章停车为合法停车。

二、问题根源

综合城区停车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带来了强烈的停车需求。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3万辆,其中小型车保有量达到1.5万辆,近5年来增长了75.3%,近10年来增长了10倍多;2016年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30辆,近五年来增长了近1倍。在城市化不断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城市汽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高速增长,这将给城市行车停车带来长时期的巨大压力。

2、配套设施规划非常滞后,导致了巨大的供需矛盾。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停车泊位,其建设速度都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配套建设及规划滞后与汽车较快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3、停车管理水平仍然落后,加剧了现实的停车难题。所谓“硬件不足软件补”,在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更需要以科学规范的停车管理手段来解决停车难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城区停车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首先是停车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把停车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范畴来看待,没有把停车资源作为城市有偿化使用的重要资源来调节。其次是停车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停车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缺乏产业化资源经营、差别化价格调节、统一化协调管理的机制。第三是停车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交通和停车管理任务。

4、部分车主素质不是很高,破坏了正常的停车秩序。一些市民文明行车意识淡薄,在停车泊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临时停车、随意停车、随处停车比比皆是,有些人为了方便办事,即使明知违章也在所不惜,这些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停车秩序,影响了交通通畅和交通安全。一些市民过分依赖“以车代步”,2公里甚至1公里内近距离开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外出习惯给市区行车停车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几点建议

“停车难”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城市管理问题,但又是多维因素导致的现实治理难题。缓解“停车难”问题,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按照“上天入地”的思路,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地面立体停车设施和地下停车库等建设,整合、改造、提升现有停车设施,形成点面结合、疏密适中、覆盖城市的停车系统。将停车设施纳入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统一规划建设,新建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的地下停车库和停车位。加强对停车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严禁将地下停车场占用成超市、休闲和娱乐场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停车场地不足,对道路比较宽敞或有空地的住宅小区,可广泛征求小区住户的意见,由相关部门合理施划一定的停车泊位;对非重点区域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不影响人车通行的前提下,适当施划出收费性停车泊位。

一要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针对城区目前存在的停车乱象,适当加强严管严罚是非常有必要的,去年以来开展的交通综合整治,使城区“严管路”、“严管区”的停车秩序明显好转。但在停车设施供需矛盾日趋扩大的情况下,光粗放化的严管严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宁停车设施历史欠账甚多,停车难问题不可能一朝化解。近年来,交警大队金石中队的“贴单子”处罚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市民反映,“这儿不能停,那儿不能停,到底停哪里?”,管理执法也要面对“僧多粥少”的基本现实,而不能“一堵为上”、“一罚了之”。因此,在一些非重点区域的地面空间,在不严重影响人车通行的前提下,政府要适当施划公共车位允许临时停车。

二要处理好“建”与“管”的关系。当前城区面临的停车难问题,既有停车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车辆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有停车设施资源整合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从“建”的角度讲,新宁现有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加强相关配套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像重视道路建设一样重视停车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停车需要。从“管”的角度讲,停车难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停车位供给问题,因为停车设施是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停车需要的,这就需要用政策和管理的手段来调节供需之间的矛盾。同样是世界性大都市,拥有900万汽车保有量的纽约,比拥有500万汽车保有量的北京更加通畅有序,反映出来的就是交通管理水平的差距。

三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这里的“公”与“私”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的关系,另一层是公共化与市场化的关系。从第一层含义来讲,停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能靠政府以大包大揽的方式解决,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停车设施建设中来。从第二层含义来讲,虽然停车设施具有公共化的部分属性,但又和一般公共品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它是私人汽车消费衍生出来的需求,完全可以走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目前,我们对停车行为的定位还不很明确,出现免费公共停车与收费停车共存的现象,免费公共停车位特别是路内公共停车位,既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又冲击了停车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挫伤了停车设施投资者的积极性。在处理好以上关系的基础上,建议采取以下几种办法来解决。

1、加大停车设施的建设力度。按照“上天入地”的思路,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地面立体停车设施和地下停车库等建设,整合、改造、提升现有停车设施,形成点面结合、疏密适中、覆盖城市的停车系统。将停车设施纳入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统一规划建设,新建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的停车库和停车位。加强对停车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停车场地不足,对道路比较宽敞或有空地的住宅小区,可广泛征求小区住户的意见,由相关部门合理施划一定的停车位或者建设立体停车场;对非重点区域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不影响人车通行的前提下,适当施划出收费性停车泊位。

2、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对停车指标实行“分区等级制”,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和老城区,实行停车泊位适度从紧的供给标准,同时在公交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城市“停车-换乘”系统,减少中心区和老城区交通停车压力。实行差别化的停车管理收费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实行不同的停车费率,同时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加强停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停车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在重点区域设置停车场智能诱导系统,以电子屏方式实时显示附近停车场具体位置、现有泊位等信息,方便车辆特别是外来车辆及时找到合适的停车场地。探索私人停车位社会化共享的机制,充分利用部分居民早出晚归的“时间差”,把白天上班后闲置的小区自有停车位,通过一定补偿对接机制向社会开放。加强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营造文明停车的良好氛围。同时扎实开展违章停车专项整治。

3、转变停车产业的经营机制。新宁城区停车资源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为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巨大潜力。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停车设施建设运营体制,研究制定鼓励市场化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停车设施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当前要尽快制定停车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的停车业市场。同时,要加紧打击路边违法停车和取消公共无偿停车,以杜绝大部分车主的“免费搭便车”现象,引导车主选择路外的停车场(库、楼)停车,使投资经营停车设施的业主有利可图,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流入停车业发展。对于政府、医院、银行等对外服务的机构的停车场所,可采用累进计时停车收费的方式,允许前来办事的车主在半小时内免费临时停车,超时停车的课以高额的累进计时停车收费,停车时间越长,单位计时收费就越高,防止这些停车场所变相成为市民免费停车场。

4、构建完善便捷的公交体系。解决停车难和行车难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常规的公共交通。目前,新宁市民的公交出行在城市总出行的比例仅占10%左右,离国际大中城市的40-80%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新宁必须大力发展大公交体系,增加公交车辆,加大常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加大公交专用车道施划力度,使常规公共交通成为方便快捷的出行工具和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加强对市民生态交通、节约交通的引导,可以采取补助乘坐公汽的办法,积极倡导半小时或两公里“绿色出行”,促使人们尽量不开车或尽量少开车。(陈贵清)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