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武冈
武冈市狠抓五小水利工程监管强化水利扶贫工程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刘光辉 罗恢虎)武冈市从2014年起,财政每年预算小农水以奖代补资金2000万元。近年来,整合涉农扶贫资金5.8亿余元,以小山塘、小河坝、小水渠、小泵站、小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大扶贫村水利投入,为扶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形成大干水利氛围

武冈是典型的农业县市,地处邵阳市西南,东与隆回县相连,南与新宁县相接,西与城步、绥宁两县毗邻,北与洞口县接壤。全市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5个。全市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总人口8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5万人。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28座,小(二)型水库91座,大小河坝1950座,山塘2.4万余口,小水渠4800余公里,随着长时期的运行,现有灌溉设施已严重老化,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严重制约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委、市政府急民情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组织成立了五小水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农业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明确市水利局为水利建设的主体,具体落实工程组织、设计、招标、施工、验收、资金管理等问题,制订了武夷山贫困片区水利发展规划,水利十三五规划、武冈市五小水利2014-2018年实施计划、武冈市农田水利三年行动方案,以五小水利为重点,助推脱贫攻坚。下发五小水利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层层发动,在全市主流媒体、电视台、广场大型滚动屏幕,长期刊发播报大干水利的宣传字幕,武冈电视台长期坚持每周有一期水利建设的典型报道。市委、市政府下派党员干部在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层层动员,面对面向农民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和小农水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因势利导,发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全市实行市团领导和部门挂联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工作机制,“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一级看”,上下联动,掀起建设热潮。

以五小水利为重点,瞄准贫困村精准发力,提升水利工程效益

针对贫困村“有水难存”、“无水可蓄”,自然条件恶劣、历史积累问题较多的情况,武冈市委市政府以啃影响灌溉效益最为严重的五小工程硬骨头为目标,攻坚拔寨,精准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想方设法从根本上扭转因水受困、因水成疾、因水致贫的问题,改善贫困区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整合涉农部门扶贫资金1.7个亿,一是对85个贫困村每村投入20-40万元,计投入3500余万元,现已整修山塘262口,改造、衬砌灌排渠道221条154.7km。二是对今年“7.1”、“8.14”洪灾水毁工程投入7000余万元,全面修复,现已修复水毁工程1340处,其中维修改造山塘450余口,修复灌溉渠道400余公里。三是推进节水灌溉工作,以小农水项目县、亩产千亿斤粮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重点,争取上级投资和加大本级投入,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维修改造山塘500余口,硬化衬砌渠道140余公里,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余亩。四是持续开展以奖代补,投入五小水利2000余万元,现已奖补45个村,硬化山塘150余口,衬砌改造小渠道20余公里。

切实加强建设监管,保障工程质量,保障工程资金安全

抢抓季节,推进工作进度,坚持关口前移,监督重心下沉,从源头把关。一是加强资金管理,建立专项财务管理制度。由市财政局国库管理局对项目资金进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全程评审,跟踪监管,发挥资金效益,确保资金安全。二是加强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等四制,对未经监理签字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不得使用,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发挥项目法人、当地政府、监理单位、受益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一般性工程建设,建设管理方至少安排1-2人现场跟班作业;对隐蔽性工程建设,要求监督方全部到位,跟踪监督,共同对工程量进行签证,作为工程结算依据。三是发挥村组监督作用。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对村组干部参与工程监督检查提出工作要求,聘请项目区村干部、老党员担任农民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凡属群众有举报的工程,不落实清楚,不予拨付资金,不予工程验收。四是加强科学调度。为赶进度、保质量,规定每周五为工作调度日,建立“日报告、周调度”工作制度,要求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天向项目部汇报情况,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全市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作会议观摩工程质量,切磋施工技艺,交流建设心得,解决施工难题,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作者:刘光辉 罗恢虎编辑:刘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