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制种产量创历史最高

【时间:2017-12-29 08:56】【来源:邵阳新闻在线袁光宇 张先邵 杨树勇 刘付仁【字体:

刘爱民(右)与袁隆平院士在一起。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张先邵 杨树勇 刘付仁)“我今年的最大心愿是,等我农历小年进火的时候,刘研究员能到我家来喝杯酒。”12月28日早晨,望着自己家气派的新房,绥宁县唐家坊镇梅溪村17组杂交水稻制种户杨进良表示。

杨进良口中的“刘研究员”是指隆平高科的总农艺师刘爱民。今年1月3日,元旦小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刘爱民便率“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4名专家从省城长沙奔赴绥宁县。绥宁被袁隆平院士誉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刘爱民并不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但他此次到来,带着帮助边远贫苦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群众精准脱贫的艰巨任务。

绥宁县开展杂交水稻制种已有40多年历史,在历代农业专家的努力下,该县的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已接近顶峰。如何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援助实惠?刘爱民觉得,还是要从普及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技术入手,即千方百计提高母本的结实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刘爱民在今年5月至8月的4个月时间里,先后上百次奔赴绥宁县9个乡镇采取“上大课”的方式传授核心技术。其中7月22日在唐家坊镇下湾村上课时,作为课堂的村级活动中心会议室里连台风扇都没有,刘爱民在大汗淋漓的情况下,坚持讲了两个多小时的课,课后又到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刘研究员有点胖,怕热。我统计了一下,他大热天汗湿衣背的讲课共有39次,到田间地头指导176次。”拥有920亩面积的制种大户汤明义说。

“今年,绥宁县制种9.39万亩,亩产一般在400至600斤之间,平均每亩增产50斤,为历史最高产量。”绥宁县农业局科技推广站站长刘坚介绍。

杂交水稻种的收益是普通粮食生产的3倍,但劳动强度大,农户生产十分艰辛。怎么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是刘爱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开展全程机械化操作,是绥宁种业科学发展的最好办法。”刘爱民说。他为绥宁引进了精量直播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谷物烘干机等农用机械并开展应用效果研究。“刘研究员为我们引进的高速插秧机,可以从田块的一端笔直地插到另一端,一次插6行,其中一期父本3行,二期父本3行,相间栽插。这样的一台插秧机,一天可以栽插80多亩,省钱又省力。”汤明义说。

“刘研究员多次上门对我进行面对面指导,让我20亩种子喜获丰收。我们全家发自内心感谢他。”杨进良说。

刘爱民跨上插秧机现场示范高速插秧。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茜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