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邵阳市迈着“绿色生态发展”步伐 描绘生态邵阳画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杨波)“邵阳将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全面补齐生态文明短板”……2017年,邵阳在“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上,步伐迈得铿锵执着。

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线,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环境问题,使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面貌也发生可喜的变化,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了市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守一方碧水蓝天,生态邵阳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齐抓共管大格局正在形成

市委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环境保护工作政策文件精神作为中心组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环保工作,每年都以工作调度会、下发督办函、开展专项督查等形式,推动环保工作落实。

2017年,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市、县绩效考核体系。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民主评议监督、“三湘环保世纪行”、环保专题调研等活动,有力促进了环保事业的改革发展。党委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参与的环保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见成效

配合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我市上下达成共识,主动整改、立行立改,交办的222件信访件办结221件。关闭企业360家,责令整改235家,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6个,对有污染的10家企业转产退出,对湘中制药等6家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退城进园”。全面淘汰市区所有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面禁止市城区燃放烟花爆竹。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72辆,累计淘汰黄标车11825辆,逐步推动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检测。完成枫江溪、邵水(市区段)、红旗河3条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梅子井、珑瑚排污口污水截留处理,结束了中心城区水源保护地污水直排历史。粘土砖厂全部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全部退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市启动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8个,新建无害化垃圾焚烧炉206座、垃圾中转站65座。随着四级“河长制”的全面落实,污水直排、垃圾倾倒、无序采砂、网箱养鱼、挤占堤岸等顽症痼疾得到了有效整治,水质明显好转,“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全面启动,在全省率先推进“僵尸船”清理工作。

产业在绿色中加快发展

双清区龙须塘老工业区曾经因企业污染、治理设施长期滞后、废水排放不达标、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原因,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一块“疮疤”。2014年,我市与湖南永清集团牵手,准备投资120亿元,用8年左右的时间,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科技新城。

2017年,作为新城建设的首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金罗湾国际商贸城,完成12万平方米、1000多间商铺的工程建设,招商率达60%,成为我市老工业区改建升级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我市先后关停搬迁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中小企业40余家,立得皮革、玉新药业、湘中制药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所有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区域内点源污染治理基本到位。同时,严把环境准入关,实施“退二进三”,工业项目“只出不进”。污染源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作者:杨波编辑:李春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