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指出,“关注‘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严肃问责”。“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此类行为有何危害?又应怎样遏制此类“四风”问题新动向?《法制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有关专家。(2018年1月18日,法制网,《中纪委对“只说不做”严肃问责深意何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就新华社播发的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作出指示。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涉及面广,在很多领域存在,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表面上拥护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路线方针政策,但最后却是久拖不决;表态如何发展经济,但就是不去具体实施;有一点小的成绩就夸大、邀功请赏,甚至还搞一些虚假的成绩,因为落实少就容易政绩做假,甚至还在自己的履历上做假,说假话、做假事、造假功。这类人也会误导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下级干部表态多,但是行动特别差,会导致高级领导干部在判断问题上出现偏差。此外,这类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公信力。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是一刻都不能松懈的。我们党一直都十分重视选贤任能,也一直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让那些真正想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有所作为。
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部门之一,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德为先,把理想信念坚定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做到公道、公平、公正,让扎实做事的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弄虚作假、阿谀奉承、不干实事的干部打消使用这些“旁门左道”的方法。要改进考核方法,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管理和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好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同时,要严明组织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刘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