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走出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18-06-14 11:1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陈贵清【字体: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并把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目标。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体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 从现在起到2025年, 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 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乡村;第二步, 从2026年到2035年, 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差距大幅度縮小;第三步, 从2036年到2050年, 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 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将我国建成为农业现代化强国。中国是一个在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地域格局、民族文化特点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发展中大国,遍及全国的乡村的振兴不可能采取同样的路径,而要用“因村制宜”的多元振兴路径和模式。如何走出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之路应该走好如下五条振兴之路:

一是走好“农民职业化”的振兴之路。 

各级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与举措,都应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紧扣培育乡村人力资本,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人力素质,吸引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议题,从而让乡村成为新时代聚集人、吸引人的新型人类居所。为此,首先要实施投资于人的战略,即加大投资医疗卫生,保障乡村居民的健康;加大投资各类教育培训,提升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农村干部的待遇和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增强对农村人口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和返乡创业者提高工作技能。只有有威望有能力的乡村干部、职业化的农民、带头致富的创业能人和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不断涌现,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真正希望所在。

二是走好“农业产业化”的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 则经济兴旺。如果缺乏产业支撑, 或者产业凋敝, 乡村振兴将成为空中楼阁。加快振兴农村产业,首先要坚守耕地红线, 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 谨防借“改革”“振兴”之名, 违法占用甚至非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 大搞“非粮化”“非农化”, 由此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其次,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质量和效率,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第三, 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 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前后向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康养、电商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

我们要构筑现代化的农业体系,同时顺应全球新一轮产业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开创性地谋划和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型乡村业态,包括电子商务、创意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让更多乡村居民获得稳定的收入。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让乡村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长久之策。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要与当地的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机制,扩大就业数量,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造血功能,坚决防止脱贫以后再返贫现象的发生。

三是走好“规划科学化”的振兴之路。

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功能完备、服务配套、美丽宜居的新乡村,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应当注意的是,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一定要考虑到未来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趋势, 实行城乡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

为此, 要从城乡融合和一体化的视角, 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行数量与质量并重, 在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数量的基础上, 着力改善供给结构, 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按照全面小康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 尤其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

充分发挥农村制度改革的红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在努力让农民进得了城的同时,要通过农村制度创新,释放农村发展的活力,让城乡要素实现优势互补、互动融合发展。要加大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治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村人才培养制度、农村消费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一方面,要通过土地这一关键性制度的改革推动农业的适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而盘活土地资本,让现代农民充分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基层党建、村委会自治、协商民主等制度的改革,调动农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走好“服务人性化”的振兴之路。

目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难题。为此,在乡村振兴中,除了政府托底之外,还要转换思路,创新思维。一方面,县、乡镇政府等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引进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指导其有效推动社会各界对乡村进行支援服务、慈善捐赠等活动,开展更加全面、专业、有质量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培育或引进有影响、有实力、有品牌的枢纽型乡村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借助其广泛的外部资源整合与链接能力,发展振兴农村经济文化。除了让其提供金融、治理、文化等较高级的直接服务外,还可以引进外部更多的资源注入当地乡村。 

五是走好“增收长效化”的振兴之路。 

振兴和繁荣乡村文化, 促进乡村文明,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如果乡村文化衰败, 不文明乱象滋生, 即使一时产业旺盛, 也难以获得持续的繁荣。要全面振兴乡村, 还应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 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传承和弘扬农村传统优秀文化,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 给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带来多方面挑战。在新形势下,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教育、引导、约束、惩戒作用,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 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建立更加公正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注重文化振兴,要注重两点:其一,包括祠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乡约村规、节庆活动、讲究孝道、诚实本分等在内的乡村文化,是每个人留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几千年保持和谐统一的命脉,需要全方位保护和弘扬,让乡村始终成为有温度、有情义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其二,要大力供给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扶持农村形式多样的自治文化活动,满足乡村居民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长民众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顺应互联网社会的发展趋势,全方位改善乡村地区的互联网软硬件设施,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为乡村居民的教育、医疗、就业、消费、创业、旅游等活动提供世界最新信息,共享互联网经济的最新成果。 

改善农民生活。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就是要通过乡村经济振兴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进一步增进农民福祉, 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使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生活富裕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农民增收的源泉应该来自于农业和农村, 而不是农业农村之外的城市产业支撑。因此, 未来农民的增收要在进一步减少农民数量的基础上, 通过农村产业振兴和资源激活, 逐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业农村导向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新宁交警大队 陈贵清)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春香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