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点竹成金促脱贫——记新邵县脱贫致富带头人石红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石红卫正在整理筷子

云邵阳记者 童中涵 通讯员 邹小艳

1月11日,位于新邵县潭府乡的南竹产业扶贫车间里,石红卫正在指导贫困户莫福秀包装竹筷。今年他带头成立的公司,已为当地解决就业220余人,让54户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的梦想是把新邵县28万余亩南竹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今年52岁的石红卫是当地有名的“实干家”,改革开放之初,头脑灵活的他靠着发展农副业和开经销店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984年成为潭府乡第一批“万元户”。“我们家1977年响应国家号召从枫树坑水库移民到了大树村,作为第一代移民,我的致富经就是呷得苦,霸得蛮。”石红卫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清晨5时起床,当别人还在睡觉时,他已经在割猪草、放牛羊,正是这份勤奋早在1986年他积累了3万多元,买了人生第一辆小四轮,跑起了短途客运。往后的奋斗岁月里,他走南闯北,在河南、广州干过长途货运,在张家界、益阳、杭州等地干工程项目,先后购置了多台工程机械和车辆。

生意越做越大的石红卫却发现家乡还是一如既往的贫困落后,他多次萌生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早日致富的想法,但苦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项目只好作罢。2014年在浙江经商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见识到了南竹产业的巨大商机,浙江一个乡镇就有50多家竹筷加工厂。南竹在当地将近700元每吨还买不到,而自己家乡的南竹400多元一吨却无人问津,问题就出在交通不便,没有车辆可进入的林道。仅潭府乡每年就有5万多亩南竹“烂在山里”,急需一个致富带头人破解这一困境。

2014年在外承包工程多年的石红卫毅然返乡创业,并于当年带领150名群众成立了合作社,流转承包了鸭婆岭在内的6个行政村1.2万亩林地。合作社成立后,他又先后投入两百多万元,修建了47公里林道。

在向周边竹制品加工企业供应原料的过程中,石红卫结识了黄金搭档张江华。这个湖南师大毕业的70后在潭溪镇创办正水南竹加工厂已有三年,不仅有精品竹筷的加工技术,还有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2018年5月两人一拍即合,带头成立公司,第一期投资4000余万元建立2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未来可年加工3亿双工艺竹筷,带动当地就业500余人。

“新邵现有的28万亩南竹光原材料就价值一千多万元,如果全部被加工成竹筷,还可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千多万元务工费,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如今立足于新邵“一乡一业”产品扶贫平台的石红卫踌躇满志,他瞄准“农村企业规模化、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路子,致力于以南竹深加工产业带动新邵百姓致富。


生产车间


贫困户莫福季正在包装竹筷

作者:童中涵编辑:李春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