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技梦”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时间:2022-05-27 10:31】【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北斗”组网、“墨子”传信、“天问”探火等大国重器,到疫苗研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民生福祉,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前沿,推动形成国家科技发展新格局。

科技兴国,关键在人才培养。健全的激励保障机制、顺畅的人才成长环境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生态,是吸引广大科技人才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的根本所在。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改革教育体制,树立大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真正做到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和创新队伍。社会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造就大批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集聚的“硅谷效应”。科技工作者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笃定信念,将人生理想追求和价值实现贯穿始终,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立行。

科技兴国,重点在运用结合。科学研究既要有高峰,也要有高原,如果把应用科学比作高峰那深厚的基础科学就是高原,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鸿沟,而是支持与被支持,在我们强调成果转化的今天夯实基础也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3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强化了基础科学的战略意义,强调基础科学研究可能会晚来,但从不会缺席。目前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源是基础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创造更多“从无到有”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科技兴国,症结在转变职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源,拥有制定发展战略、科技规划、科技发展法规政策以及科技活动投入的绝对权力,但是管理往往是单向型的,使得科技事业的发展更多地掺杂着政府意志,导致政府和科技发展的主体之间先天不对等,难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发展不是朝夕所建,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持续加强的过程,要着重把握创新先机,从人才、物质、制度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定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 匡飞扬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蒋玲慧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