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陈志光
有个七人分粥的故事,可以说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从前,七个人共同生活。在既没有称量的工具也没有带刻度容器的条件下,只能制定一种分粥的办法,力求做到公平合理。由于七个人都有自私的毛病,又不想因为分粥不均而散伙,于是想了各种分粥办法。最初,他们推选一个人负责每天分粥。但是,其他六个人很快发现,负责分粥的人给自己的多。换一个人同样如此。他们认为,这种分粥制度不好,因为谁掌握分粥权力,都会以权谋私。经过协商,他们把分粥制度改为“轮流坐庄”, 每个人负责一天。这种办法表面上平等了,实际上谁负责分粥的那天,都是自己的粥多,而别人的粥少。于是他们又换一种分粥办法,决定成立分粥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这种分粥制度实行后,虽然公平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监督小组与领导小组经常意见不一致,开会扯皮,互相指责,争论不休。等到意见统一后,热粥早已变成凉粥。最后想出一个最佳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均,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管理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一个团队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惯,多半是管理机制问题, 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定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管理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部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管”是行为的规范,“理”是自然之律。“七人分粥,分者后取”的方法之所以有效,关键就在于它遵循了这个自然规律。实践证明,一个团队的管理也是如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但要会“管”,更要会“理”。否则,就可能使管理变成个人的意志,甚至背离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为了实施有效的团队管理,应当是先“理”而后“管”。“理”不但要在“管”的过程中展开,更要在“管”之前与“管”之后全程进行。
做好“理”的工作,首先是要结合团队的具体情况,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制定一套规范、完整且兼顾集体和个人利益的规章制度,使“管”的工作有章可循,使职工权益得到保障。其次,要针对团队的发展现状和环境,尽力协调和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按照团队的规章制度,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再次,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客观分析和正确审视管理行为的利弊得失,及时对那些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使其得到自我更正与自我完善,确保“管”的工作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