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动一山春,春满乾坤秀。洞口县杨林乡坝上村,近两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招商引资名列全市村级之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村民年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600元增加到2008年的4500元,新农村建设风生水起……
办民事:百姓陶醉幸福
2007年春暖花开之时,由市人大机关、市粮食局、市盐业局、邵阳日报社组成的工作组,进驻洞口县杨林乡坝上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新民、副主任李晓红、秘书长谢爱明等领导多次到村指导工作,并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多次进村现场办公,帮助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市人大机关、市粮食局、市盐业局、邵阳日报社等帮扶单位的领导经常入村开展工作。工作组和村组干部抓住这一契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认真规划,争取资金,落实项目,同心努力扮靓山村。
为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工作组成员率领村组干部、党员群众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为民办实事。筹集资金110余万元,修建环村水泥公路3.6公里、通组水泥公路2公里;向省争取资金80万元,平整土地300亩;争取省、市开发资金7万余元,发动村民自筹资金16万元,修建5200米高标准水渠,其中白马水库左右干渠高标准水渠3200米,解决了该村的干旱死角难题;投入资金130万元,修建村级汽车客运站。争取省、市、县民政资金37万元,修建一座600多平方米的敬老院;总投资150万元,从10公里外的东风水库引进自来水,修建一座200立方米水池、一座自备抽水房,使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建设沼气池83口,安装太阳能10个,进一步推动了“三清五改”工作。投入资金18万元,新建村级活动中心,结束了该村无办公楼的历史。
修建村级体育活动场所,修好高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及乒乓球室;争取市县各部门的支持,投入资金8万元,安装电脑10余台,创建新农村信息服务网站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站。在人大机关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部门的积极帮助下,创建村级图书室。图书室现已存藏各种政治理论、文史哲理、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书籍万余册。全村共架设广播线路6000米,安装高音喇叭20个覆盖全村各个院落,建成村广播室。既宣传了国家法律法规,亦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修建垃圾池15处,解决了村民乱倒、乱扔、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基本达到了村容整洁。
帮民富:村民奔向小康
2008年,坝上村的招商引资,名列全市村级之首。工作组招商引资3000多万元,创办4家工业企业和养殖基地。其中香港老板黎文显和村民李云合办邵阳天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办一个年产1-2万头的商品猪场;修建一个年产20万只放养生态养鸡场;创建一个养殖产品加工基地。商品猪场业已修建高标准猪舍22栋、面积达12000平方米,修建饲料厂、发电房、办公楼、宿舍等配套设施4000多平方米,现已存栏母猪600多头、种公猪30头;养鸡场已有产蛋种鸡2000多只。村里还将外引内联,准备投入3亿元开发建设白马天然生态农业休闲村,以白马水库、书房山及天然岩洞为依托,建设休闲、旅游、观光等风景区,可安置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100多人就业。
同时,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他们与市瓜类研究所挂钩,在村里建立西瓜制种基地,去年制种100亩,农民增收27万元。利用白马水库水面进行鱼、鹅、鸭立体养殖,农民增收30万元。推广早中晚优质杂交稻生产,去年粮食增产4万公斤。因此,近两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25%。
解民难:群众沐浴阳光
去年年初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坝上村道路、电网、水利、广播电视、通讯、房屋、砖厂、林木等重大损失。工作组倾力抓好救灾工作,尽快恢复基础设施。一方面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恢复因冰灾受损的道路、电网、水利、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通过干群齐心努力,恢复因灾倒断的高低压电杆31根、电力线路2480米、广播线路6000米;帮助补栽树苗15000株;维修水利设施30处、村道800多米;恢复电视用户400多户;帮助解决12户特困户、五保户和抗美援朝复员退伍军人的生产生活困难。
去年春季,工作组根据省、市关于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文件以及《洞口县村党组织和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扬民主,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提高村级班子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目标,指导村民通过海选的方式直接由党员、村民选举4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高票当选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搞好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为创建新农村示范村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们还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评选出108户七星以上的星级文明户。如今村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自强奉献的精神不断增强;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村里年年被评为县乡先进单位;全村社会稳定,秩序良好,民风纯朴,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近两年来全村无一刑事案件和重大民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