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羊立华等10名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加快大圳管理局新宁供电网农网改造的建议》提案。有关部门办理后,提案人对办理结果不满意。提案提出一年之际,市政协派出由党组成员肖华中带队的调查组,先后两次对大圳电网供电区农网改造情况进行调研。
大圳供区供电状况令人忧
据调查,大圳电网供区面积1100平方公里,位于新宁县和武冈市交界的农村区域,辖16个乡镇、225个村,直供工矿企业10家,供区人口33万,年发电量约9000万千瓦时。自1966年开始发电供电以来,现已基本形成以35千伏输电线路为主干,10千伏线路穿乡入村的区域电网。
但如今,供区10千伏配电线路已陈旧落后,输送容量小,损耗大;400伏低压线路大都是由群众自己从变压器出线架至住宅地,私拉乱接情况非常严重,有些入户电线就直接挂在竹子、树枝、或门框上,举手可摸到,抬头能碰到。安装的主电杆也不标准,有的用广播电视线杆代替,有的则用木杆或竹杆代替。2008年冰灾之后,需多电杆损坏严重。
由于输电设施严重老化落后,供电功能严重弱化,供区短路、漏电现象非常突出,造成电压低、不稳定,各种电器难以正常使用,停电时有发生。新宁县水庙镇镇长罗成焱介绍说:“一个月内停电多则70余次,少则40余次。”当地群众反映,由于供电服务跟不上,而且停电时间长,供电质量差,导致安全隐患多,事故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新宁县8个乡镇自使用大圳电网电力以来,已发生重大安全用电事故近100起,造成较多人、畜伤亡。以高桥镇为例,已发生大的用电安全事故35起,致16人受伤,12人触电身亡,6座房屋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余万元。
另一方面,在供电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电价却偏高。据市经委、大圳管理局和市电力行政执法支队联合调查,大圳年销售电量1亿千瓦时,以到户电价平均2元/千瓦时计算,供区用户要比农网改造后的用户(电价为0.65元/千瓦时)多支付电费1.35亿元。对农户而言,电价高,消费负担明显加重。在高电价的压力下,一些不法分子开始盗窃电力。偷电的越多,损耗越大,电价越高;电价越高,参与偷电的人就越多,于是当地陷入了高电价——偷电——电价再高——偷电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供电质量差影响供区经济社会发展
大圳供区配电线路设计标准低,架设不规范,现线路负荷比原来增长了24倍,加上配电网设备陈旧老化,在用电高峰期,电网末端电压不到110伏,经常出现线路故障和设备故障,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麻林乡群众利用竹木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工业用电量大幅上升,占麻林乡总用电量的70%以上。迅猛增长的工业用电负荷使麻林电站原本就不堪重负的供电设备雪上加霜,经常烧坏。2007年,电站将主供变压器由1000KVA更换成2000KVA,还严重超负荷。据该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反映,当前的供电量和供电状况无法满足楠竹等农产品加工的需要,严重制约了麻林的经济发展。
高桥、安山等乡镇盛产烤烟,由于供电状况差,不能建科技含量高、烟叶烘烤量大、质量好的密集式烤房,严重制约烤烟生产。高桥镇甘家村的村民反映,晚上8时到10时,开电灯不如点蜡烛,小孩晚上学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一些小型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受供电的影响也无法使用。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有钱不敢买,买了也形同摆设。
供区电网农改势在必行
面对严峻形势,大圳供区力图改变供区用电的混乱状况,但因为管理体制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力不从心。大圳灌区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水、电不分,发、供电一体,以电养水,保工程运转。按照中央及省水管体制改革的要求,应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水利管理、灌溉管理同经营性的电力生产分开。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又须将发电生产和供电生产分开。而大圳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尚未正式启动。大圳电网、供区地处国家大电网代管的新宁、武冈电力公司之间,武冈、新宁电力公司已由大电网投资全面启动了农村电网改造,大圳电网由于体制问题贷款无门,供区电网改造投资无法落实。电网不改造,农民就不交电费,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甚至提出脱离大圳电网。一旦大圳供区丢失,大圳灌区工程正常运转和大圳管理局1200多名干部职工赖以生存的电费收入就将丧失,保供区关系到大圳管理局的生死存亡。
通过调研,市政协调研组及提案人一致认为,要改变大圳电网供区农村用电的落后局面,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供区农村电网改造,关键又在于加快大圳电网管理体制改革。电网农改可以促进大圳管理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又可加快农改的进度。
今年,中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举措,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其中重要内容。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今年是最后一次机遇,市政协调研组在提交给市委、市政府的书面建议案中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大圳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供区农网改造的领导,将此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尽快组织实施。建议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尽快启动大圳供区农网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