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公元1997年7月1日,这一天,蒙受百年耻辱的香港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天,我通过公开招考被选调到新宁县委政策研究室。自此,我与文房四宝结伴同行,同时,也与政协结下了不解的情愫。
春天,是全国各级政协召开全会,商议国是的季节。1998年,县政协全会召开前,我被抽调到政协全会秘书组工作,主要是起草政治报告等文字材料。我挑灯夜战,认真学习政协章程及政协统战知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以及“民主和团结”等词汇不断装入我的心中。不知不觉,已是三更,此时此刻,星星成了我的伴侣,烟卷成了我的食粮。但我仍不断奋笔疾书,终于用8个日日夜夜,独立完成了3万多字的材料初稿。当把材料“成品”送呈领导案头时,领导和蔼可亲地嘉勉了我。看到自己的汗水能够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尽到微薄之力,虽然写作时三更灯,五更眠,但人生的价值得以体现,心里欣欣然。
经过六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天道酬勤,2003年,组织征求我的工作意向,是到乡镇去锻炼还是到县直机关去发展。说实话,到乡镇任职,以后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但我还是钟情于从事被戏称为“喝墨水、流汗水、没油水”的文秘工作。又是七月,在这“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我由县委办公室秘书组组长被组织提拔重用为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县政协机关的文秘工作。凭借自己多年来在县委政研室的磨砺,初到心仪已久的政协机关,我踌躇满志,心里想到的就是如何从政协的职能出发,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护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遗产崀山的自然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始终是近几届县政协履职的重点。2005年夏天,县政协常委会决定对崀山旅游产业发展较慢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我随同调研组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深入景区108平方公里进行调研,渴了,就掬一捧崀山山泉;饿了,就啃一包方便面;累了,就在青草地上歇息一下。一些地方,只能步行或坐摩托车,那赤脚涉水、东倒西歪、脚底起泡、额头冒汗却有惊无险的情形至今还历历在目。我执笔的《搞好资源保护,做强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引起了中共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要加大对崀山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批示。2008年,搞好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以崀山牵头的“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崀山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想到自己的汗水能够为崀山申遗成功尽一点力,我又一次欣欣然。
“借问因何大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一语破的,道出了书生们的苦衷。然而,当我执笔撰写的《推进新宁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构建和谐乡村面临的问题和建议》等一系列文章被省市政协评为优秀调研报告或被《人民政协报》《湘声报》等报刊、杂志刊发后,各类荣誉证书、奖金和稿费不期而至时,我想到更多的还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能够用自己手中的一支秃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竭智尽力,即使是两袖清风,三更不眠,四季耕耘,也很值得。“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2007年,组织将我提拔重用为县政协办公室主任。
掐指一算,到政协已有七个年头。虽然,时间在我的印象里就是写不完的材料,但材料定格了我的记忆:崀山的旅游发展有我奉献过的智慧;和谐农村的构建有我疲惫奔波的身影;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工地有我坚实的足印;农村矛盾的妥善处理有我彻夜的话语;县政协所获得的荣誉有我挥洒过的汗水。政协的七年,是我汗水和智慧交融二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七年,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之旅,我体会到了汗水的真谛: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人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