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邵阳
聚焦
县区
教育
财经
健康
评论
专题
报史馆
公告
关于我们
首页
>
部门
我为政协奉献一片绿叶——辉煌六十年 我与人民政协
时间:2009-09-29
来源:邵阳日报
大
中
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当了10年新邵县政协委员,5年邵阳市政协委员。在政协这棵常绿的撑天大树下,我为政协奉献了一片绿叶。
1987年,时在县委统战部任职的我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并兼任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开展起来的,1982年,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将这项工作又写进了政协章程。我县政协从1984年成立以来,这项工作还是空白,要征集和出版文史资料难度是比较大的。我想,征集、出版文史资料是政协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协一项极具特色的工作,我是做统战工作的,征集出版文史资料也是做统战工作,必须迎难而上。于是,我和副主任陈吉星、李鸿宣及文史委员会、编委会的同志精诚团结,拓开思路,制定了年内出版第一辑《新邵文史资料》的规划,广泛征集文史资料,认真编审稿件,边征集边编审边定稿,在30多万字的史稿中选出了42篇共13万多字编印成辑,1988年4月正式出版第一辑《新邵文史资料》,在政协全会上奉献给全体政协委员。县委书记葛汉栋写了“祝贺《新邵文史资料》第一辑出版”,赞扬“我县文史资料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是件很值得庆贺的事”、“愿更多的文史资料出版问世”。为了扩大影响,在第一、第二辑出版后,我又及时在《湖南文史通讯》上发了消息。
在征集和出版文史资料工作中,必须有团结负责的工作班子和阅历多而又热心的基础队伍。我身体力行,我把本职工作与文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到哪里也不忘记收集原始资料,采访知情人。到白云岩做宗教工作,我就四处寻找和抄录碑文石刻,《白云岩源考略》一文中许多资料就来源于碑文。为了抢救“亲历、亲闻、亲见”的“三亲”史料,使文史尽可能做到“补史之缺,续史之见,详史之略,纠史之错”,我不辞劳苦四处奔波采访、核实。写《罗瑞卿副总理视察新邵》一文时,1988年2月7日至9日(农历12月21至23日),我冒雨到娄底走访当时的知情人封源厚、肖士风、刘守贞、邓鹏等人,翌 日写成材料,刊于《新邵文史资料》第一辑后,1991年,又被《邵阳文史》采用。刊于第二辑的《邓耀楚与景中中学》一文,我在深入实地进行充分调查后,对邓耀楚热心办学,于1947年为首修建景中中学(今新邵三中)的善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子邓立人从台湾回乡探亲时,我借用接待他的机会,将此书送给他看后,他心情十分激动地说,共产党真是伟大,功过分明,做了这么一点好事也没有忘记。并要求将此书送给他,好到台湾广为宣传。此事真正起到了文史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的作用,也给了我很好的教育和启发,调动了我做好文史工作的积极性。我不仅自己写了二十多篇文史稿件,还发动和帮助热心文史工作的同志如何选材、收集原始资料、写作。在编辑中,每辑刊发的稿件篇篇要审,清样出来后还要进行一次校稿。这样,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出版了一辑文史资料,即使我卸任文史委员会主任后,依然为新邵文史写了一些稿件。
我对新邵文史那种挥之不去的情思将永远留在心中。现在,每当我看到新的文史资料出版后,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但愿文史这朵鲜花永开不败,在新的形势下,更加璀璨多姿。
作者:张步瑜
相关稿件
邵阳
邵阳市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约谈会
邵阳市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约谈会
严华在新邵县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和校园安全工作
市领导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邵阳召开省肿瘤医院结对帮扶市中心医院工作座谈会
邵阳市委专题调度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限烧管控工作
专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