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最重民生与民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月19日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市长郭光文代表市人民政府作 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09年邵阳取得的成绩 ,阐述了邵阳2010年的工作目标。报告指出 ,改善民生与民利是政府的最大追求和最终目标。

        2009年“丰产丰收”
    报告指出,2009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 ,邵阳取得了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优势产业成长加快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居住环境日益改善 ,城镇面貌明显改观;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发展活力得到提升;民生工程深入实施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公共投入力度加大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等6大成绩。

    发展后劲增强
    2009年 ,邵阳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 ,增长42.2%(预计数 ,下同)。共有1257个项目获得中央新增投资支持 ,总投资27.8亿元 ,已完成投资18.4亿元。邵衡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 ,邵永高速通车 ,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提前14个月超额完 成“十一五”任务。100个重大前期计划项目开工建设51个 ,其中42个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实施重点工程108个 ,总投资611亿元 ,累计完成投资259.6亿元。
    经济实力壮大
    2009年 ,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8亿元 ,增长12.3%。工业经济逆势较快增长 ,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 ,增长24.3%。新增规模企业67家 ,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全国500强企业有7家落户邵阳。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农村经济继续稳步发展 ,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60亿元 ,增长6% ,粮食总产量334万吨 ,连续6年增产丰收。商贸旅游日趋活跃,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顺利通过专家评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7亿元 ,增长19.7%。实现旅游收入37.4亿元 ,增长15%。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完成财政收入39.6亿元 ,增长14.7%。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03亿元 ,贷款余额277亿元 ,分别增长18%、18.5%。
    城镇面貌改观
    2009年末 ,市本级建成区面积达52平方公里 ,全市城市化率提高到30.4%。宝庆科技工业园 、佘湖新城 、江北新城和站前新区路网建设加快 ,西湖桥 、魏源东路等“两桥11路”改建圆满完成 ,城市一环路全面贯通 ,新华南路 、大祥立交桥等建设有效推进 ,邵水步行桥基本建成 ,邵阳大道 、资江二桥等8条道路的供水供气管网新建改造竣工营运 ,管输天然气入邵工程进入勘测走线阶段。市容市貌持续好转 ,创卫成果得到巩固。
    发展活力提升
    2009年 ,启动改制企业43家 ,完成24家 ,累计完成企业改制788户 ,调整劳动关系17.8万人 ,分别占企业户数和职工人数的78.5%和73.9%。企业上市工作取得进展 ,广信造纸 、玉新药业等6家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成立。      
    人民生活改善
    2009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5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 ,分别增长8%、10%。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面加强 ,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2.8万人 ,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 ,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达到100%。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医疗、失业 、工伤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5万人 ,为10.4万名离退休职工调整增发基本养老金。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建成经济适用房10.4万平方米 、廉租住房11.5万平方米 ,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100万元 ,受益人口2.8万户、6.2万人。湘西地区开发项目全面推进,53个规划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安排就业岗位5万多个。省定和市定实事工程全面完成,32项指标中有20项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社会事业发展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科技支撑作用增强,2009年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成功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医疗卫生不断加强 ,三大国策较好落实 ,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 ,关停并转高能耗企业51家和“十八小”与“新五小”企业138家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平稳下降 ,环境质量连续改善。
    
     2010年的“主战场”
    报告指出,2010年我市要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 、进出口总额增长10% 、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 、节能减排达到省里规定的要求。
    报告指出 ,要实现这些目标 ,我市2010年要着力抓好6大主要工作:积极抢抓重大项目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新型工业 ,不断提高产业水平;大力加 强“三农”工作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扩容提质步伐 ,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努力搞活商贸物流 ,不断增强三产活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促进和谐稳定。   

    重大项目三大抓手
    交通设施 能源水利 信息网络
    2010年 ,我市要建设100个重点项目 、推进100个前期项目 、开发100个储备项目。
    抓好交通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方面 ,邵衡高速年底前建成通车;洞新 、邵安高速和包茂高速绥宁段启动土建施工 ,娄新高速进入路面施工;抓紧永乐 、洞张 、武龙 、邵坪4条高速公路规划申报等前期工作。国省干线方面 ,完成207国道新邵汤仁至大坪公路二期工程 ,加快320国道邵阳市过境线等10条公路的新改扩建进度。农村公路方面 ,全面完成通乡通畅工程目标任务。铁路机场方面 ,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完成地表处理和路基作业 ,争取开工建设怀邵衡铁路和沪昆高速铁路 ,积极做好武冈 、邵东机场前期工作。
    抓好能源水利建设。争取宝庆电厂年底竣工投产、南山风电开工建设 ,新建改建邵阳北等3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市区火车南站等8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武冈市110千伏输电工程。争取动工建设邵阳管输天然气工程。
    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投资5000万元 ,建好5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
    新型工业三大目标
    优势产业 园区建设 节能减排
    做大优势产业 ,加快三一湖汽年产2万台混凝土搅拌车及专用底盘项目建设步伐 ,争取早日打造成年产值上100亿元的龙头企业;亚华南山加快独立上市进程 ,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湘窖酒业加快生态酿酒园二期扩改工程;宝庆电厂加 快“煤电一体化”步伐 ,早日建成湘西南能源基地。支持邵阳纺机 、南方水泥 、宝兴科肥 、神风动力等企业迅速成长为年产值过10亿元的重点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过亿元企业 ,形成以年产值百亿元企业为龙头 、五十亿元企业为重点 、十亿元企业为骨干 、亿元企业为群体的新型工业体系。
    加强园区建设 ,各县(市)要突出抓好一个工业园区建设 ,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各县市区抓紧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 ,早日形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投融资体系。
    抓好节能减排 ,坚决控制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农”工作五大任务
    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 扶贫开发 农民增收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现代农业 ,鼓励龙头加工企业整合组建企业集团,扶持浩天米业 、华湘米业等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新农村建设 ,每个县市区建设2至3个示范片,争取形成3至4个在全省有影响的示范片。继续深化千企联村扶村活动。
    抓好扶贫开发 ,培训种养技术人员10万人次 ,帮助3000户贫困家庭免费劳务培训并转移青年劳力。继续开展定点扶贫 ,全年实现3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 ,严格落实惠农富农政策 ,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 、餐饮 、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 ,抓好农村劳务转移输出。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鼓励农民以转包 、出租 、互换 、转让 、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扩容提质三大步伐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打造融资平台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加快中心城市新区扩容步伐 ,年内重点建设立新路 、邵水西路等16条城区道路 ,抓好以财神路 、大祥立交桥等为重点的二环通道和以东互通 、建设南路延伸段等为重点的出入通道建设 ,启动雪峰桥 、桂花桥新建工程。争取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3平方公里。扎实推进中心城市提质 ,全面建成时代公园 、绿岛公园 ,重点建设西苑公园 ,着手建设北塔公园 、东塔公园 ,规划建设资江 、邵水滨江风光带 ,加速六岭公园恢复性建设 ,建成临津门仿古一条街 ,逐步恢复“宝庆八景”,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目标 ,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强化城管执法 ,完善公用设施配套 ,加大对违章建筑打击力度。突出抓好小街小巷灯化净化 ,亮化市区六桥 、临街建筑和城市标志性工程。
    打造融资平台 ,以市城建投集团为城市新区投资 、开发和建设主体 ,抓好投融资平台建设。
    商贸物流三大潜力
    消费需求 旅游经济 对外贸易
    扩大消费需求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程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升温 ,力争建设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
    提升旅游经济 ,继续做好 山申遗工作 ,完善以市区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体系 ,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大力研发生产黄花 、金银花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建设全省生态旅游大市。
    促进对外贸易 ,打造新兴外贸主体 ,引导打火机 、机电 、皮革制品 、食品行业扩大出口规模。抓好邵阳(老挝)工业园开园工作。
    社会事业四大重点
    就业保障体系 社会事业 人口资源环保 社会稳定
    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平等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镇就业3.8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在130万人以上 ,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新增廉租住房36万平方米 ,发放租赁补贴2.6万户、3760万元 ,改造市人民广场商业圈 、双清路 、双坡路和戴家路片区等棚户区100万平方米。再筹措资金1亿元 ,基本解决市区拆迁安置历史遗留问题。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 ,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逐步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科技进步 ,抓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 ,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认真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体事业 ,开展市文化馆 、邵阳剧院等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试点 ,启动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加强人口资源环保工作 ,坚守592万亩耕地红线 ,完成市区红旗渠和新邵 、绥宁 、城步4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继续抓好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 ,完成造林面积35.9万亩 ,中心城区绿化率提高到39%。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开展打黑除恶 、整治地下六合彩 、打击“两抢一盗”、禁毒扫黄等专项斗争 ,严厉打击洗钱 、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