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把握国家宏观政策 全面推进经济回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节能减排达到省里规定的要求。

  积极抢抓重大项目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
  抓好交通设施建设。邵衡高速年底前建成通车;洞新、邵安高速和包茂高速绥宁段启动土建施工,娄新高速进入路面施工;抓紧永乐、洞张、武龙、邵坪4条高速公路规划申报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通乡通畅工程目标任务。争取开工建设怀邵衡铁路和沪昆高速铁路,积极做好武冈、邵东机场前期工作。
  抓好能源水利建设。争取宝庆电厂年底竣工投产、南山风电开工建设,新建改建檀江、邵阳北、隆回等3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邵阳至衡阳、永州、娄底电网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农网城网改造。争取动工建设邵阳管输天然气工程。加快病险水库治理、城镇防洪除涝、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
  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投资5000万元,建好5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改善邮政基础设施,增建通讯基站,发展宽带用户,实施电话、通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扩大广播电视和通讯通信的农村覆盖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加速发展新型工业 不断提高产业水平
  做大优势产业。着力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努力将机械、冶金、食品、纺织、医化、建材、造纸、能源等八大支柱产业打造成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成链的产业集群。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形成以年产值百亿元企业为龙头、五十亿元企业为重点、十亿元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群体的新型工业体系。
  加强园区建设。实施工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园区规范发展。认真抓好市区宝庆科技工业园、佘湖新城、站前新区和江北民营经济开发区建设。各县(市)要突出抓好1个工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各县市区要早日形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投融资体系。

  大力加强三农工作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广“订单种粮”100万亩、优质稻44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42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200万亩。围绕竹木、桔橙、生猪、奶牛、烟草、药材、油茶、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延季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龙头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合并、收购和租赁等方式整合组建企业集团,扶持浩天米业、华湘米业等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打造1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上。完成7个大型沼气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1万户。推广应用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加强新农村建设。巩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果,抓好市级重点示范村第二年帮扶工作。每个县市区建设2至3个示范片,力争形成3至4个在全省有影响的示范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确保示范村村村有主导产业、组组通水泥路、户户喝自来水。
  抓好扶贫开发。完成212个第三轮整村推进村项目建设,培训种养技术人员10万人次,帮助3000户贫困家庭免费劳务培训并转移青年劳力。全年实现3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低收入贫困人口年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农户。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餐饮、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抓好农村劳务转移输出。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力争8月底前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提速增效,增强市属三区发展能力。

  加快扩容提质步伐  不断拓展城市空间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完成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县市城市建设规划修编,优化420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规划。年内重点建设立新路、沙塘路、云水路、桃花路、南山路、邵水东路、邵水西路等16条城区道路,抓好以财神路、中山路、雪峰南路、大祥立交桥为重点的二环通道和以东互通、南互通、北塔路、学院路、建设南路延伸段为重点的出入通道建设,启动雪峰桥、桂花桥新建工程。争取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3平方公里。全面建成时代公园、绿岛游园,重点建设西苑公园,着手建设北塔公园、东塔公园,规划建设资江、邵水滨江风光带,加速六岭公园恢复性建设,建成临津门仿古一条街,逐步恢复“宝庆八景”,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启动市区五星级宾馆项目。加速构筑以市区为市域主中心、武冈为市域次中心、8个县城为县域中心、25个重点镇为县域片区中心、63个小城镇为乡域中心的五级城乡发展体系。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建立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开展“城管进社区”、“城管进学校”活动,推行“数字城管”模式。建设一批公厕、农贸市场和社会停车场,增设一批果皮箱、垃圾围和交通标志标识。加大对违章建筑打击力度,建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规范设置主干道路两旁门店招牌和灯饰广告,亮化市区六桥、临街建筑和城市标志性工程。
   
  努力搞活商贸物流  不断增强三产活力
  加快物流规划建设,续建好湘西南物流中心、烟草物流中心等16个商贸物流项目,开工新建宝庆物流园、供销物流配送中心和武冈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物流,努力争取邵东物流中心、武冈商都物流园立项。积极引进沃尔玛、春天百货等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方便群众消费。
  扩大消费需求。抓好消费补贴政策落实,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做好崀山申遗工作,逐步建好串联崀山、南山、黄桑、云山等重点景区的旅游通道,捆绑开发西部旅游资源,不断完善以市区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大力研发生产黄花、玉竹、金银花、武冈卤菜、南山乳品、邵阳茶油、邵阳酒类、宝庆竹刻、花瑶挑花和滩头年画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建设全省生态旅游大市。
  
  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和谐稳定
  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实现城镇就业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稳定在130万人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加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新增参保16万人。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增廉租住房36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2.6万户、3760万元,争取国家中长期低息贷款16亿元,改造市人民广场商业圈、双清路、双坡路和戴家路片区等棚户区100万平方米。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新建100所农村合格学校,努力争取建好祥凤学校,逐步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努力办好邵阳学院、邵阳医专和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办邵阳大学、邵阳高等师范学校和邵阳技师学院。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值过100亿元。规范建设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疾病预防和应急救灾,确保计划免疫率农村达到90%、城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挖掘文化遗产,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好1000家农家书屋,加快邵阳特色印刷科技工业园建设。
  加强人口资源环保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坚守592万亩耕地红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严格项目环评审批程序,从严控制污染源头。完成市区红旗渠和新邵、绥宁、城步4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继续抓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完成造林面积35.9万亩,中心城区绿化率提高到39%。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整治地下六合彩、打击“两抢一盗”、禁毒扫黄等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农村客运、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监管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不超省控指标。继续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社科联和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水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