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李忠华)2月20日,北塔区陈家桥乡白泥田村3名结对农技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春耕,并为农户送去了莴笋、茄子、百合“三物轮作”资料。据悉,该区今年来全面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数百名农技员争当“班主任”,让村民的种田模式从传统种养向优质、高效种养转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该区科学实施了培训促动、保障鼓动、技术联动、项目带动等配套体系。区、乡镇财政补助资金100余万元,将公益性农技人员的待遇按同类事业单位的政策执行,促进其身份的华丽转型,使他们潜心从事农技推广,帮助农民群众不出村进“学堂”,不出门学技术。
大胆探索、践行责任农技推广制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该区把农技队伍分为首席农技专家、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四大类,让2-3个农技员全面负责一个村(片)的农技推广工作,履行类似“班主任”的责任。他们在村农业服务站协助下,开展技术指导、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全区已有3个乡镇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种子简易检测实验室,添置了病虫害诱杀灯、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等现代设备。
切实建立健全了激励考核机制。以各类农技人员的责任大小为依据,专门制订一整套量化考核办法,农民也成了评委,对农技人员的考核有话语权。同时,在5个乡镇设立“农民信箱”,并开发责任农技人员网上管理平台,要求每个农技人员逐步实现网上写日记,接受各方监督。
截至目前,该区共培训技术指导员10场计207人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6万份,农技人员平均入蹲田指导5-9次,农业科技示范户技术掌握率达到90%以上。“班主任”的贴身服务、推广科技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去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元,增速位居省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