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仙鹅村陡冲头,有3块写满“天书”的石头,“天书”似画非画,似篆非篆,难以辨识。3月4日,来自省文物局的考古专家以及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者教授一行前往现场对这些苗文石刻的具体内容进行考证,以求破解苗族古文字之谜。
去年5月,城步苗族自治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丹口镇仙鹅村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了3块石刻,它们或在开阔的田坎上耸立,或被泥沙和灌木掩埋,上面镌刻有似篆非篆、似汉字非汉字的文字,同时还夹杂部分图案或符号。发现石刻的位置地势险峻、山高林密。由于石刻藏身于海拔较高、交通偏僻的南山山腰,故而得以保存至今。随即,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石刻上的文字和现存少量古苗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确认石刻上的文字就是失传了两个半世纪的城步古苗文。据文献资料记载,古代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历经数千年的5次大迁徙后,现只保留了苗族语言,而丢失了苗文字。城步苗族则很好地传承了苗族语言和文字,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城步苗文仍在广泛使用。
通过走访当地苗族老人,查阅相关史料和实地考察对比,文物专家发现这三块古苗文石刻的地理位置处于历次城步苗民起义的核心地带,距苗民起义军领袖李天保设在长安营龙家溪的老营仅一山之隔,距今绥宁黄桑坪上堡村的上堡苗王古国金銮殿遗址约十几公里,从而推断出石刻年代应为清朝。专家称,城步古苗文字石刻在省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苗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