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城步苗乡,无论是茅坪镇桐龙村罗汉果种植基地,还是南山镇野猪养殖基地,处处都是科普工作者义务授课,测土整地,开展疫病防治的忙碌身影。这是城步推行“科普惠农”工程带来的喜人景象。为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城步自2006年成立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五年间,科普工作者(含志愿者)由少到多,现发展到2576人,他们战斗在田间地头,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开创了田野新天地,给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谱出了一首首动人的“田野丰收曲”。
紧紧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开展科普服务。他们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科普大集”等活动,在11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居、社区),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文艺汇演、把技术、信息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与湖南农大、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华南农大、桂林蔬菜研究所等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先后编写了《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百合、天麻高产栽培技术》、《番茄嫁接技术》等31种实用技术资料。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措施,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科普带头人、农技协会会员、青少年等进行重点培训。建队以来,开展了科普知识活动396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0万册,接待科技咨询15万人次。培训人员8.8万人次,其中获农函大结业证书的3540人。技术服务20万人次。建立科普图书室37家。并开通了科普“110”服务。
紧紧围绕兴农惠农目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实施了“万户万亩万万元”延季蔬菜工程。攻克了品种、病虫防治、标准化生产等道道难关,推动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全县常年种植延季蔬菜面积稳定在2.5万亩,年产值3亿元以上。创造了“种一年蔬菜相当于种20年稻谷”的奇迹。番茄、红茄、南山萝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延季蔬菜获“全国绿色食品(番茄)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称号。创造了楠竹产笋无小年间隔栽培技术。全县30万亩楠竹得到有效开发,经济效益增长了10倍,同时也带动了竹制品企业的迅速崛起,年加工产值达2亿元。民族科普工作队在服务主导产业过程中,创造县级以上科技成果25项。并在全县创建县、乡、村创建科普示范基地362个,培育少数民族科技示范户1660户,形成了“以人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业”的少数民族科普示范体系,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汀坪、长安营番茄基地年总产值均在1亿元以上,加入基地的会员户均经济收入达5万元。番茄种植已推广到全县11个乡镇,带动了1万余农户,菜业成为城步的新兴产业。南山镇姜军发展特种养殖,喂养野猪成功。去年,姜军出栏中猪2000多头,创产值400万元。
该县科普工作队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邵阳市科协授予“农村科普先进集体”;被省科协、省财政厅授予“全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城步农函大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农函大先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