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夏社旗 王祥辉)城步苗族自治县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结合本县实际,突重点,求突破,规范创新,强基固本,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基层机制不断优化,基层活力不断激发,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稳中快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突出三大重点,基层组织建设支持力度更大
一是办好点。该县县委注重抓好培育、选树、利用、管理四个环节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3年来,全县县、乡和各机关党组织领导下基层办党建示范点138个。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年,针对落后村,县委又从机关选派50名干部担任村科学发展指导员,60名党员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组织全县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给农村党员和种植养殖大户传经送宝。目前,有310名农村党员在活动中被培养成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生产经营大户,50余名种植养殖大户被培养成政治思想好、带动作用强的党员。
二是牵好线。城步苗族自治县委要求领导干部把下基层当作一种常态,明确规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每月下乡村和企业指导工作、调查研究的时间。13名县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建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一个党建示范点,挂点一个建设扶贫村、联系一个特困户,每个月下基层10天,并在所联系乡镇每月安排1天作为信访接待日,为群众排忧解难。县委书记蒋伟联系最边远的长安营乡以及该乡长坪村,已到该乡(村)调研5次,现场办公2次,帮助乡(村)出谋划策,探寻新路,为该乡(村)水利、文化、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延季蔬菜、旅游发展等产业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全县广泛开展了“城乡手拉手,党群心连心”活动,1000余名县直机关党员帮扶1000余名农村特困党员,要求机关党员“带观念、带资金、带技术”进行帮扶,一定3年。60多个县城机关党组织与30个后进村级党组织“一体双联”结对帮扶,一定2年,目前已经为30个村争取帮扶投资1000余万元。
三是助好力。全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今年来,该县委在财政形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把村级运转经费从每村每年1-1.9万元增长到4万元以上,社区运转经费从每年2-3万元增长到6万元以上;把村干部工作报酬从平均每人每年4100元左右增长到4800元左右;把村级活动场所新建规模从去年的10所增长到77所,建设对象由村延伸扩展到社区(居),每所县财政投入经费从3万元增长到5万元。据初步统计,今年为提高村(居、社区)运转经费和村(居、社区)干部待遇、改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县财政新增加投资上1200万元,占该县财政收入近十分之一。
二、实现三大突破,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更广
一是非公企业党建逐步实现全覆盖。城步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生活落后,非公企业规模小、数量较少、经济效益不太好。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非公党建工作困难较大。今年,县委加大工作力度在县朝阳公司等5家非公企业办党建示范点,并且从县直机关选派13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全县非公企业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几个月来,已在21家非公企业新建党组织,逐步实现现有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100%全覆盖。
二是在新型经济协会中逐步建立党组织。城步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西红柿、红茄、金银花、罗汉果、百合等已逐步成为了当地农民富民产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各类新型经济协会犹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其中上规模的各类新型经济协会达17家。县委、县政府按照行业合理设置党组织,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新型社会经济协会,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按照行业相近或驻地就近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目前,全县经济协会已建立白云渔业协会、茅坪蔬菜协会、长安营金银花协会等党支部9个,覆盖党员83名,支部、协会同步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协会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效对接。
三是在重点项目中试点建立党组织。“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岗位就设到哪里、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近年来,随着“项目兴县”战略的推进,一大批重点项目、大项目和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相继落户城步。针对项目建设与日俱增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党员数量增多的新情况,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城步县委以实施项目党建为载体,把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在阵地。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县级党员干部联系、一个部门牵头、相关单位配合”的要求,在全县重点项目中以工程指挥部为主组建了6个党支部,有效增强了党组织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坚强领导,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
三、规范三大建设,基层组织活力更强
一是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今年来,城步县委根据基层党组织管理现状,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是重点抓好阵地建设。全县各党支部逐步进行标准化建设,要求按照有牌子、有办公(活动)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有会议记录,党旗、党的制度、组织网络、发展规划上墙的标准,要求内容齐全、布局合理、统一规范、美观实用;二是重点抓好活动开展。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的各项基本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一考核”、“城乡手拉手,党群心连心”、“支部关爱党员、党员热爱支部”等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党建特色活动;三是重点抓好制度规范。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党支部书记培训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公示、票决、预审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基本工作制度。其中支部书记培训更是实现了系统化,今年2月,全县对所有村(社区、居)支部书记进行了扶贫产业培训,3月,对所有村(社区、居)、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支部书记进行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训,6月,11个乡镇对所有村(社区、居)支部书记进行了党务知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全县党支部书记素质。
二是基层干部制度化管理。以推动村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管理规范化为载体,以身份职业化为前提,以报酬结构化为重点,以奖惩具体化为手段。在仔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乡(镇)、村(居、社区)党员干部意见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行村干部轮流党务知识和使用技术培训制度、挂牌轮流值班制度,负责处理日常村务、办理群众事务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村干部工作生活补贴实行“基本工资+绩效报酬”模式,基本工资为现任村干部的年度报酬,绩效报酬平均每人每年600元,基本工资按现行办法发放,绩效报酬与村干部的年度考核挂钩。
三是基层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式管理。该县在长安营乡大寨村试点的成功经验上全面推行无职党员“三定”制度,在农村无职党员中普遍推行以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为内容的“三定”制度,设立政策宣传、科技帮扶、纠纷调解、村务监督等20多个岗位,通过选岗、定岗、履岗、评岗等办法,让农村无职党员发挥起生力军作用。目前,全县65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中,有80%以上的参加了设岗定责。长安营乡大寨村近几年分别成立了民族文化开发保护小组、特色产业发展指导小组、民事纠纷调解和安全生产小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等,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蒙明华老师、阳彪、梁纯洁老书记等担任各小组组长,几位老党员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个个干劲十足,敢抓敢管敢带头,现在,大寨村被评为“全市爱卫示范村”,“湖南省名村名寨”,“省少数民族奔小康示范村”,全村发展延季蔬菜西红柿种植和旅游发展,人均新增加收入已超过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