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罗家村6组村民、74岁的陈大嫒带着身份证和新农合医保卡,来到该县新农合办公室领取二次补偿款2万元,从2009年至2012年,她已累计获得住院补助17万元。
2006年,陈大嫒一家也和其他村民一样,参加了让大家既新奇又陌生的新农合,拿到了一本绿色封皮的医疗本。“这可是以前城里人才有的本本,给我们补助了这么多钱,才让我们看得起病,才没给我们的崽女们增加更大的负担!”陈大嫒说。
近两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卫生局始终以打造“满意新农合、和谐新农合”为目标,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通过完善和健全机制,着力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打造“效能新农合”,最大限度地让百姓受惠。截至2012年上半年,该县共补偿住院病人8.73万人次,补助金额11362.22万元,门诊补助43.68万人次,补助金额2108.04万元。
故事一:苗民外出看病,新农合实时“漫游”
五团镇巡头村村民刘丁万,今年3月10日突发急性胰腺炎,从该村到县人民医院就医差不多有2个小时的车程,迫于病情紧急,患者家属选择了距该村只有40公里的龙胜县人民医院,合管办工作人员没有要求病人走正常的诊疗审批手续,而是为患者提供了最为便捷的审批服务,实行电话告知医疗卡号,电脑登记转诊审批。患者总共发生医疗费用38479元,获得新农合住院补偿26725元。这种遵照居住地域就医习惯流向,与周边县市区推行互认制度,的确给参合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比推行互认制度前,刘丁万多获得5837元的住院补偿。
随着新农合快速推进,农民医疗需求升级,本地满足不了,目光便瞄向周边县市区以及其他地州市的医疗体系,为此从今年3月开始,城步苗族自治县在邻近的武冈、绥宁、龙胜、通道等地的人民医院实行互认制,按照执行起付线300元,住院补偿比例70%的标准,逐步实现在同级医疗机构住院享受同等的新农合补偿,农民前往就医,按比例报销医疗费用。
故事二:30元换成7.2万元二次补偿很给力
西岩镇联合村村民龚晚英,在二次补偿中又领到了1.2万元。现年42岁的她,和丈夫一起带着两个小孩。身体状况一直都不好的她,2011年风湿性心脏病更加严重,住院治疗花费了11万余元,新农合补偿了6万元。对于这个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家庭,只靠着丈夫做些体力活来维持生计,疾病就像魔鬼困扰着他们。在领取了1.2万元二次补偿后,她说,“我们全家交了120元,换来了7.2万元的补偿,若是没有新农合好政策,我这条命啊,也许早就不在了。”
为照顾重病、大病患者,2011年底,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农合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二次补偿,对全年累计自负金额超过1.5万元的住院患者进行二次补偿,补偿比例为10%―20%。
据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农合办公室主任戴自成介绍,这次实行二次补偿是实施新农合政策以来,涉及的人员最多,补偿的金额最大的一次,也是他们工作量最大的一次。经过认真组织,广泛宣传,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补偿信息公示,全县共补偿282人,补偿资金97万元。
故事三:检查“问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高血压病员在体温不高、血象不高的情况下不须使用抗生素”……4月18日,城步苗族自治县卫生局组织专项工作检查组,在茅坪镇卫生院内科进行督查时,发现一高血压患者在无发热,血象正常的情况下,使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专家组人员立即指出该病人无应用抗生素指征,属滥用抗生素现象,并予以纠正。在基层乡镇卫生院督导时,城步苗族自治县卫生局工作组的专家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给基层医疗人员指出用药中的注意事项。
城步苗族自治县合管办不仅承担着全县农村合作医疗的行政、业务和财务管理,肩负参合农民在县外住院医疗费用兑付和特殊慢性病种审批兑付任务,同时还每季度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督查,采取现场审核、病例抽查、调查回访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查处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等情况,对在网上实时审核有疑议的病人进行重点督查,核实病人身份,核实用药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过度医疗,以督促医院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的同时,医疗卫生机构也得到发展。
随着全县医疗收入增长,设备添加,医院新的住院大楼也拔地而起,乡镇卫生院环境设施不断优化,农民很满意,在儒林镇卫生院住院的患者陈正春说:“自从有了新农合,卫生院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在这里住着,不仅有电视看,还有热水供应,而且今年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只出起付线,基本药物的费用国家都给补偿了,再也不用我们自己出!”西岩镇卫生院院长唐登攀在基层卫生院工作了18年。他说:“新农合制度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其根本的目标是保障农民享受到公平、公正、廉价的医疗服务,也给乡镇卫生院带来发展机遇。乡镇卫生院应融入到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小病让农民享受到正规标准的治疗,大病及时转送县级医院,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健康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