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北塔
北塔区以城带乡演绎乡村“变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 9月6日,位于北塔区茶元头乡的鑫众农林公司3000亩山核桃苗基地里,30余名员工干得正起劲,预计该苗木基地将无偿带动300余户村民借桃生财。此外,公司无偿投资近400万元扶植白田村建设的180亩蔬菜基地也呈产销两旺态势。公司、农业合作组织正在成为北塔区农村经济最活跃的元素,把零散的农户生产拧成一股绳,带动乡村在发展的大道上迅跑。

  作为典型的城郊型新区,近年来,该区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整体思路,落实财政投入、企业扶助、社会赞助、部门帮助等措施。依托城郊独特的地理优势、区位环境,提高农产品标准化、集约化、特色化水平,大力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增大农产品升值空间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力促资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发展要素“回流”农村。同时,通过“三旧”改造、产业载体建设等城乡更新项目的实施,形成区、乡、村、村民四级“利益共同体”。“公司+基地+农户”正渐渐成为农村主要生产模式。

  绿色效应带动农村大提质。该区全力引导村民算好重复建设浪费账、统一规划节省账、节约土地增收账、舒适宜居长远账。今年投入884万元资金,实施了农村水、电、路、通信“四项工程”和乡村环境整治,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村村通公路目标。积极推进9个村“村改居”工作,所有村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全区一半以上的乡村开通了公交车、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垃圾站等环卫设施。

  磁场效应带来村民融合进城。贯通南北的蔡锷路打通了“经济走廊”,集聚湘窖酒业、李文食品等29家大企业落户。沿线高撑、匡家等5个村晋升为社区,大部分村民洗脚上岸,实现农民变工人的“转身”。横贯东西的魏源路涌现百余家地产楼盘、酒店、歌厅等,成为全市三产蓬勃发展新高地。二、三产业的繁荣推进,吸引了全区7.34万村民进城定居或就业。

  洼地效应带出现代农业新天地。该区紧跟市场需求,选准拳头产业,打好特色品牌,引导农民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带”出了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加工、休闲旅游、农产品深精加工等4大产业,建成50余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实现了农副产品“半小时”入城,形成石头寨、丹霞山庄等休闲农庄近百个,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5个,其中国家、省级龙头企业5个。1-5月,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48285万元、增加值44439万元。

  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推进,以城带乡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差别日趋缩小。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半年,全区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33%;全区70%的村有项目,今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去年8050元的基础上将增加11%。

作者:何比峰 李忠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