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11月26日,北塔区陈家桥乡境内陈家桥、光裕等4个村最新建成的138个垃圾屋和焚烧池投入使用,村民不再为“垃圾放哪里”发愁,目前,该区农村环卫设施覆盖90%以上乡村。今年8月以来,北塔区大力开展“城乡同治”环境清洁工程,全力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管理。
实行制度设计“一条线”。该区出台了区级领导联点包片、立体承包等制度,制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奖惩办法,每个社区、村都有区、乡、村三级责任人,针对日常清扫保洁和市容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新办法,将全区城乡整治范围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实行一名城管、环卫、清扫、保洁、市容监督“五员定位”管理机制,有力把各职能部门、各社区(村)力量“捆绑”在一起,形成合力。
基础设施建设“一盘棋”。依托小街小巷改造、新农村建设等载体,大力推进路网下乡,环卫设施入村。今年8月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700余万元,改造资园路、九江路、新滩社区小区路等社区道路22条。全区新增设垃圾围、垃圾桶280余个,50%以上投放农村。启动4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3座放在农村。目前,茶元头乡马家村、陈家桥乡万桥村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解决了320国道沿线、万桥工业园区周边14个村的垃圾收集、转运问题,补上了农村环卫设施缺失的“短板”。
督查考核“一把尺”。该区制定了北塔区城乡环境整治责任分配图,明确各乡办场、城管环卫等职能部门责任范围,实行“每周督查,每月排名”考核机制,每次检查结果通过媒体通报,月底兑现奖惩。实行工作效果与领导“帽子”和单位“奖牌”挂钩,工作成效差的在绩效考核中扣分,严重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各部门、各乡办责任人实行首次排名末位罚款、连续排名末位责令辞职处罚。
一体化管理树立起“人民城市人民管”共识,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一体化建设,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城乡环境管理新路。8月以来,该区城区市容卫生实现了24小时实时管理,建成魏源路、资江北路等16条市容管理示范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