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市民陈先生给父母网购了一台按键大、铃声响的老人手机。可是,几个月下来,老人没怎么打电话,每个月却有100多元的电话费。陈先生到营业厅查询后发现,该手机每月都会自动向同一个号码发送600多条短信,光是短信费就60多元。
18日,陈先生告诉记者,去年8月,他花149元网购了一台某品牌老人手机。自去年12月20日启用以来,该手机每月话费都在100元以上。“老人用的手机号加入了家庭VPN网络,每月有几百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长。可是老人家觉得很奇怪,刚冲进去100元,很快又欠费了。”
记者从陈先生提供的话费明细单上看到,今年1月,这台手机的话费是102元,其中套餐及固定费用为38元,套餐外短彩信费为64元。今年2月,套餐及固定费为38元,套餐外短彩信费为67元。相关单据显示,凌晨3点多,该手机还在发送短信。
陈先生很好奇,老人家根本不会发短信,何来的“套餐外短彩信费”?他去营业厅查询后才知道,所有的短信都发向同一个号码。后经验证,手机内的恶意程序未经触发便可自动从后台发送短信。经运营商确定,该号码是重庆一家公司提供的亲情服务代码,在当地是免费的,而在外地却要收费。只有将手机卡拔出来,才能停止发送短信。“现在运营商建议我停止使用该手机,并答应退还180多元短信费用。”陈先生说。
遇到“吸费”手机该怎么办?记者就此咨询了大利嘉城一些数码专业人士。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手机尤其是一些老人手机都暗藏一些收费端口,而且很多收费端口都被设置成了快捷键。不精通数码产品的老人很容易错按,进而陷入收费陷阱。
业内人士建议,要想解决吸费问题,可先通过手机运营商关掉代收费端口,如果不能全部关掉就得考虑刷机。实在刷不了,就要考虑换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