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邵阳市区违规搭棚治丧现象反弹 市民呼吁继续整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 “不是已经取缔了吗?怎么又可以在街上摆灵堂了?”4月5日下午,回邵扫墓的广西梧州学院硕导周顺先,看见一处设置在邵阳市区宝庆路边的灵堂,顿生疑窦。

  从事殡仪服务工作的姚女士,希望政府早点制止这种反弹现象,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她说,她在娘家和夫家,目前各有一位高龄病危老人;如果老人觉得又可以在家门口治丧,老人就会要求“就地操办后事”。姚女士担心,在家门口治丧开支每起起码四五万,而在殡仪馆只要二三万;如果在短时间内,她家要承担十来万的丧葬费,压力大。

  4月7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科长何道平等业内人士。

  “80多人,为期一年”。2011年12月6日,我市启动殡葬秩序集中整治工作,专项执法总队80多人的大队伍来自民政、公安、城管、交警及三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城区基本杜绝了乱搭灵棚的现象。

  2012年12月份,为期一年的集中整治结束后,违规搭棚治丧现象反弹。当年12月28日,市政协委员郭艳玲提交了两份提案:城区设置灵堂有抬头现象》、加强殡仪管理,巩固已有成果》。据悉,其提案目前正处在市民政局的办理流程中。

  何道平说,再像去年那样“拉起80多人的大队伍”,既有难度,也没必要,更无创新可言;关键还是一个“制度问题”,需要建立事半功倍的“最佳制度”,以形成殡改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反思我市的殡改工作现状,相关方面人员都认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职能缺失”,造成了制约瓶颈。在去年的集中整治过程中,因为没有依靠“这两支力量”,忽略了信息灵敏的“神经末梢”功能,自然就缺少了街道办和社区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更不能发挥他们“第一时间早发现、早汇报、早介入”的功能。

  何道平认为,我市很有必要借鉴长沙、常德、娄底等地市的经验:把殡改工作纳入基层综治考评。即,纳入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强化基层组织功能。

作者:记者 石世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