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4月6日,邵阳市园艺场养殖大户刘新良喂养的400头生猪被一衡阳客商全部买下,该客商看中的是该养殖场的“生态优势”。去年,刘新良积极争取市畜牧局推广的生物饲料养殖新技术试点,不仅每头猪可减少成本90元,而且猪肉贴上了生态标签,市场竞争力更强了。这是北塔区引导养殖业向低碳高效的现代生产模式转变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区养殖业产值17405.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49%,撑起了全区农业经济半边天。
大户带动,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该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坚持以扶持养殖基地与大户作为突破口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该区初步形成枫林等16个生猪养殖小区和邓家村等6个禽类养殖基地,发展养殖专业户370余户,培育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2个,建立并授牌1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九牧等3个省级种猪场及3个大型种禽场,配置了6个乡级生猪品改点,有效地解决农户种苗、技术、市场、防疫等难题,提高全区畜禽生产产能,带动养殖户近3年年均增收19%。
科技推动,畜牧养殖提速增效。该区以各种示范场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养殖业向规模化、科技化转型。从2012年开始,推行农科人员“十百千”工程,挑选10名区级技术指导员、1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入户开展传帮带,带动发展1000名养殖户。田江乡邓家村熊卫宏在区畜牧局扶持下,成功争取到农业部宏康种鸡场改扩建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30万元,试养新引入的“雪山草鸡”,现存笼种鸡2万余羽、鸡苗300万羽,产品远销广西、重庆,供不应求。该区创办了博天猪人工授精公司和6个生猪人工授精点,开展生猪繁育、品种改良专业服务,去年实施猪品种改良近20万胎次,本地生猪品种全面实现良种升级,创造效益2.6亿元。全区规模养殖场(小区)生产的畜禽水产品占比达到78%,近九成养殖户饲养三黄、广西大发等良种肉鸡、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
质量促动,筑牢养殖业生命线。该区不断加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基层兽医站建设,全区29名动物防疫检疫员享受财政全额拨款的待遇,逐步完善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和标志管理,全部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管控局面。该区生猪外销渠道已连续15年获得“绿色通行证”,远销深圳和香港地区。近3年来,该区获得全省综合管理先进单位等5项省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