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每到空闲时间,我就到镇文化站去。在阅览室看看报刊杂志,在网络上看看电影、听听戏曲,感觉生活比蜜甜,真好。”近日,城步丹口镇下团村民兰立校这样告诉笔者。近年来,为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丹口镇党委牢固树立抓文化、抓和谐的“大文化”理念,巧打民生牌,通过整合资源、规范管理、盘活文化阵地等方式,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丹口大地处处彰显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据介绍,丹口镇党委近年加大了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上级部门的资助下,先后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室,使村级活动室建设达到了房屋建设标准化、电教设施现代化、内部管理制度化、技术服务规范化“四化”要求。如今该镇文化站面积320多平方米,“自强图书城”藏书1.6万册。全镇40个村普遍建立了党员活动室,有32个村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文化娱乐场所。“现如今,我们村围着麻将桌的少了,坐在文化书屋看书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孝敬父母、和睦邻里的多了;好吃懒做的少了,发家致富的多了,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桃林村党支部书记刘许维说。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且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壮大
农村文化队伍,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文化活动的品位,就成为促进农村文化大繁荣的关键所在。丹口镇按照因势利导、形式多样的工作思路,抓好群众文化队伍和民间文艺队伍建设,并请来专业人士对队员们进行指导和培训,形成整体配合、管理有序的网络体系。目前,全镇共有龙灯队、傩戏队、篮球队、广场舞队等文化活动队二十多个。今年6月耗资5万余元组建了由镇机关、学校、医院、村居组成的“知音艺术团”,共有成员36人,置办了苗服、威风锣鼓、音响等器具,自编自排10个乡土气息的歌舞,分别在镇、村进行了5场巡回演出,观众达6000余人。同时积极配合省委机关“芒果树艺术团”送戏下乡,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还把各种政策法规、道德伦理、生活小科技等知识,寓教于乐,传授于民,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拓展了基层文化活动阵地,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公共文化服务逐渐融入群众生活。“新农村建设需要文化来塑造,建设幸福新丹口,需要加大文化建设、巧打民生牌。”丹口镇党委书记唐炎说。该镇还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镇村、设施完善、运行有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镇区文化圈”和“边溪——上水——桃林文化圈”,实现公共文化设施“齐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