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阳望春 戴小红)进入7月以来,在城步西岩镇兴起一句话:找赵同华,上三片田。
由于50多天持续高温少雨,城步13个乡镇场均不同程度受旱。西岩镇尤为严重,雨水充沛时有两米多深的赧水河如今可下河捉鱼,全镇1.5万亩优质水稻制种受灾面积在四成以上,其中制种大户赵同华有400多亩受旱严重。
傍晚6时许,太阳依然毒辣。陪同前行的西岩镇党委副书记戴隆玉告诉笔者,今年56岁的赵同华种植了2600亩水稻制种,并从附近请来110名村民成立了“制种110”队伍,负责看水、除稗、赶花、收割、包装等,每人每月工资2880元。加入“制种110”队伍成为方圆数十里群众的首选去向,理由很简单:既增加收入又照顾家庭。
20多分钟后,笔者踏上十里长圳向三片田走去,身边不时走过荷锄看水的村民。圳里流淌着一股细小的河水。河水流虽小,但对赵同华来说已是弥足珍贵,水圳两旁分布着他在大坪、新禾等村租种的1100多亩制种稻田。
“这条圳已经10多年了,如果不是老赵出资5万多元修漏补洞、疏通渠道,圳里早就没水了!”戴隆玉边走边讲,“往年这个季节老赵都会到镇里借抽水机,今年一台也没借。”“为啥?”“为了留给其他群众。7月中旬,老赵就买了12台抽水机,并请来21位村民分白天、夜间两班抽水灌溉。”
不知不觉中,前方响起了抽水机的轰隆声。循声望去,七、八位汉子正肩抬水管、手拾电线向下一坵稻田走去,走在前面的正是赵同华以及新禾村主任肖映雄。我们疾步赶上,老赵告诉我们,除十里长圳4台抽水机外,他还在赧水河边雇人挖了4口水井,每天有8台抽水机在井边转番作业。
没有镇村干部守水,就会发生引水纠纷。上月17日晚上,负责抽水的新禾村三组肖旺华、肖建华兄弟等人在十里长圳守夜时,来了一群年轻人冲着他们发火。面对大家激动的情绪,兄弟俩因势利导,一方面把水的分配情况公开,一方面讲清道理:老赵以每年每亩600元承包稻田制种,不仅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种田难题,还安排了1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大伙理应支持他。听到这些,看到自已身边的镇、村、组干部及其他亲友日渐消瘦的面容,年轻人默默走开了。
“你们回去吧!”傍晚6时40分,负责白天抽水看水的肖映雄等10人,由于肖家兄弟带领其他村民提前20分钟到来,纷纷放下工具,踏着落日的余辉往家里匆匆走去。
夜幕渐浓,蛙声渐响。晚上十时二十分左右,离十里长圳抽水地点50米外有人因水吵了起来,略有睡意的肖旺华立即叫上肖建华等人拿起电筒就走,赵同华一把拽住肖建华,并告诉他一个埋藏在心里半个多月的秘密:“明年你哥俩一起加入‘制种110’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