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路局刘柏生等抗旱组一行到毛坪村田间地头了解旱情
抗旱工作组在铺设抽水管道
在田间了解灌溉情况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陈晓锋 石文斌)至8月中旬,邵阳市已连续两个月久旱不雨,持续高温,绥宁县武阳镇毛坪村近2700余亩农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旱情,“抗旱夺丰收”活动挂点单位邵阳市公路局,在这唱响了一曲“抗旱壮歌”!
为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全市“万民干部下乡进村抗旱夺丰收”活动部署,8月5日下午2时许,马不停蹄赶到毛坪村的邵阳市公路局抗旱五人组迅速行动,与当地镇、村干部商讨,并深入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摸排、统计,当看到连片的稻田张开“大嘴”,800余亩水稻受灾严重,抗旱组一行无不为之动容。经过与镇村干部一起研究,初步确定了从大屋场水库引水灌溉的方案。下午6时,抗旱组一行与镇村干部分岗守线,开始引水,由于长期干旱,水渠渗漏严重,加之水渠上游村民引水灌溉,时至6日凌晨5点,仍旧是未能引入一点水到村入田,农田灌溉只得另寻他路。
8月6日上午,市公路局长刘柏生与前来视察旱情的绥宁县委书记唐渊紧急协商,敲定从毛坪村下游8公里处的万福桥河道抽水灌溉,县政府负责水泵、公路局提供水管。说干就干,市公路局紧急划拨10万元,并迅速赶往洞口、邵阳购置水管、水泵。7日上午10时,直径20cm的8000米水管全部运送到位。抽水工作当即启动,由于该村青壮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大部分为老人和孩童,市公路局抗旱组只得既当指挥员又当冲锋兵,抗旱组雷厉风行,顶着如火的太阳,冒着酷暑的高温,挥汗如雨,与镇村干部、农户一起奋战在抗旱第一线,踩点、划线,制定分9个节点逐级提水方案,扛抬抽水设备……7日下午4点,管线铺设、人员到位,水泵启动,“哗哗”的水流霎时从管道中奔向位于第二个节点的池塘,翻腾起阵阵水花。抗旱组一行与周围的群众不禁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然而好事多磨,不知不觉已是7日晚上8时,漆黑的田野,偶尔回响起几声孤零的蛙声,手电灯下蚊虫蜂拥而至。虽已是夜晚,白天暑热并未散去,抗旱组干部身上的衣服已是无数次被汗水浸透,但他们没有半句怨言,全身心地巡查自己守护的管线和提水节点。此时,在第7节点的抗旱组组长刘金龙一边通着电话,一边来回踱起了步来。原来,数个小时过去了,由于前面几个节点池塘被村民放水入田,水仍然未能提到第7节点,此情此景让深刻感受旱情严峻的他满是无奈,继续坚守成了唯一的选择。
8月8日上午11时40分,随着毛坪村田野里传来一片欢呼:“水来了、水来了……”汩汩的清泉冲入了水渠,流进了干旱的农田里,村民们乐开了怀,纷纷扛着锄头跟着水流奔向田间地头。听闻喜讯迅速赶来的刘金龙,裸露的皮肤与斗笠下那张刚毅的国字脸红彤彤的,脸上的汗水如雨般地滴洒着,满脸的开怀洋溢着一股幸福,“水到了就好,也不枉这些天每天守到晚上三四点。”
据了解,截止8月13日,市公路局已经在毛坪村筹措投入15万元,同时,为减轻农户负担,该局抗旱组一行食宿就近在其武阳镇工班解决。经过数天的抽水灌溉,毛坪村旱情得到极大缓减,干裂的稻田已经喝足了清水,但由于缺乏有效降水,旱情还在持续,在武阳镇毛坪村的山间、地头、田埂,市公路局抗旱组的身影仍旧在闪烁着,汗衫点缀着他们的足迹,山间小路上一首雄壮的抗旱交响乐快乐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