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宝庆工业集中区打造邵阳新型工业的“动力特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这是一次内陆经济走向开放之路的生动实践;这是一场在承载千年农耕文明土地上演绎现代工业文明的崭新传奇;这是一幅资源要素在高效聚合后产生强大张力的壮阔图景……

  垄川隽秀,大江奔流;千年古城,生机勃发。金秋时节,宝庆工业集中区一派热火朝天:一处处焊花飞溅、机车轰鸣的建设工地;一条条宽敞整洁、纵横交错的平坦大道;一排排设施完善、现代气派的企业厂房,强劲的发展势头震撼人心。

  7年艰苦创业,7年砥砺风雨,宝庆工业集中区这片曾经沉寂荒凉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五”期间,这个历经双清区白马工业基地、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两次跨越的园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6.2亿元,上缴税金12.75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总投资11.4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4亿元,税金2.2亿元,均比上年大幅增长。园区已成为引领地方工业经济的龙头、招商引资的平台、产业集聚的载体、城市发展的新区、体制创新的阵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邵阳新型工业的“动力特区”。

  筚路蓝缕,大手笔书写大画卷

  富民强市,离不开坚实的工业基础,而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具有强大产业集聚效应的平台载体。

  紧扣市委、市政府“兴工强市”,“交通拓城、产业融城、文化秀城”的战略指导思想,宝庆工业集中区建园伊始,就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设计,加快建设产业经济集聚、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工业新区。园区一期规划面积10.68平方公里,远期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纺、食品等主导产业,辅以现代物流、汽车商贸等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园、轻纺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

  完善的基础配套,是一个园区承载项目、集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园区按照“拉开框架、道路先行、完善配套”的建设思路,着力推进以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艰苦建设,园区“三横五纵”的路网格局基本成型。全长22公里、路幅宽60米的邵阳大道横贯东西;全长5850米、路幅宽120米的东互通大道年底即将建成通车。即将建设的白马大道、新城大道、金鸡路等道路,与邵阳大道、320国道联网,构筑“四横五纵”的道路骨架,通车总里程可达60公里。

  水、电、气、标准厂房配套同步跟进。园区内敷设自来水专线、污水处理厂管网全面覆盖园区,已建成东互通110千伏变电站,并启动建设白马110千伏变电站,管输天然气正式实现对接通气……

  短短几年时间,园区从荆棘密布到路网纵横、配套设施完善、管理服务机构健全;从作坊式生产到一批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化企业落户和相关产业的集聚,华丽转身为我市吸引投资的优质平台和企业家实现创业梦想的一方热土。

  招商引资,大项目牵引大发展

  项目是园区的灵魂,引资是园区的根本,招商引资是实现园区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为加速园区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让入驻园区的工业企业都享受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园区管委会明确“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招商思路,把招商引资视为园区的“生命线”,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将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

  从等客上门到“走出去”招商,积极拓宽视野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招商;从“捡到篮内就是菜”到规划招商、产业招商,精挑细选把好项目准入关口;从“穷山恶水路不通,客商来了都摇头”的被动局面,到政策优惠、服务周到、配套完善等软硬条件不断改善,园区人思“商”若渴的真诚态度得到了投资者的称赞。

  依靠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全球十大制鞋企业九兴控股落户园区;依靠园区的吸引力,恒天九五、湘中制药等企业“退城入园”;依靠真情和实干,平板显示超薄玻璃项目从签约到奠基仅用一个月时间。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70个,其中规模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园区不仅有三一湖汽、统一企业等世界500强企业,更不乏恒天九五、湘中制药等退城入园老牌国企,平板玻璃、新安特风机等高科技项目。2012年,园区共签订招商项目9个,总投资额超过70亿元,平板显示触摸屏超薄超强电子玻璃、湘中制药、统一企业等3个工业项目实际投资上亿元。

  产业聚集,大服务催生大工业

  企业发展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个投资上规模、发展有潜力、能产生集聚效应的项目是否进驻园区,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园区树立“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以优化服务提升“软实力”,着力凝聚加快园区发展“正能量”。

  长期以来,由于园区没有实行封闭运作,项目审批都需要到各市相关部门办理,环节多、时限长、效率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调研协调,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园区,实现“园区事项,园区办结”。同时,成立园区融资平台,实行独立的县级财政体制,以理顺工作流程,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

  “像对待亲人一样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尽心尽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园区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增强服务意识,变“等人上门”为“主动服务”,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园区成立的中小企业创业中心是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基地,在将科技资源迅速高效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为此,创业中心启动标准化厂房建设,为中小企业落户园区提供生产车间和办公场所,并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多种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人员招聘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服务。

  如今,只要来园区投资,从项目的立项、注册、规划选址,到项目报建、工程建设、招工融资……所有环节都有专人跟踪代办,直到建成投产。

  全心全意优化服务,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催生出园区产业形成集群,迎来了大工业发展的春天。园区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形成集聚,正致力打造“湘中机械制造之都”,轻纺产业迅速推进,皮革、羽绒、发制品齐头并进,电子信息强势勃兴,生物医药和食品产业逐步振兴;辅助产业现代物流加快发展,汽车商贸显现规模。2011年6月,园区获批“湖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12年初获批“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程机械)”、“湖南省‘两型’示范创建单位”。2012年11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宝庆工业集中区,标志着园区正式跻身省级园区行列。

  目前,园区正按照“三年托起一座工业新城”的战略部署,正努力加快建设步伐,积极向国家级园区迈进,并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税收50亿元的宏伟目标,以“千亿园区”托起一座工业新城。

  蓝图已经绘就,发展正当其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宝庆工业集中区正高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大旗,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赶超精神,引领着邵阳工业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作者:记者 羊长发 通讯员 唐洁 戴高奇 彭玲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