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芹菜炒牛肉”没吃出牛肉味 质疑店家用“猪肉+牛肉膏”冒充牛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石世桢)三次在不同饭店点“芹菜炒牛肉”,都没有吃出牛肉味,消费者罗先生质疑店家用“猪肉+牛肉膏”冒充牛肉。1月15日,罗先生拨打了热线电话,希望“一探究竟”。

  罗反映,头天中午,他在市区东大路一家上档次的饭店,接待几位长沙客人,其中一道菜是“芹菜炒牛肉”,两位女客人都表示,对该“切片牛肉”,明显没有吃出牛肉味,并质疑是不是用“猪肉+牛肉膏”冒充的“牛肉”。本为享受地主之谊,罗却遭遇难堪。他决定较真一回,因为去年他在另外两家饭店也遇到了“牛肉腌制”的类似答复。罗先生反复要求后,饭店服务员叫来一位主管进行答复。主管称,他们对原料牛肉进行了腌制,腌制配方是蛋清、色拉油、盐。随后,服务员及主管按照罗先生的要求,对该菜品打包、密封了样品,以备向有关部门提交检验。

  罗介绍,接下来如何对样品进行检验,他很茫然,七询八问,得到的信息回馈大致是“检验费由谁支付,维权成本较大”等等。

  15日上午,市消费者协会维权部苏女士答复:消费者罗先生较真的维权意识、建议、应对措施,都值得肯定和支持。饭店在顾客点菜时,应当主动履行告知义务。比如,应当告知牛肉原料需不需要经过“腌制的”;形状是需要切丝吗?还是需要切片呢?

  苏女士说,其实,饭店完全可以在菜单的“芹菜炒牛肉”菜品后面注明“腌制与否、切丝与否”等字样,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否则,引起消费纠纷,消费者有权拒绝付费。

作者:石世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