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丈夫突发脑溢血重病缠身 妻子照顾十年不离不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图为刘艳玲陪着丈夫曾德芳在资江南路散步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刘振华)1月19日下午15时,资江南路人来人往,或走着散步或坐着聊天,悠闲而温馨,其中就有曾德芳和刘艳玲夫妇。曾德芳步履蹒跚,刘艳玲陪伴左右,他们这样共同走过了艰难的风雨十年,不离不弃。曾德芳家住大祥区中心路街道六岭社区田家湾一巷四合院,今年55岁,妻子小他一岁,二人1985年结婚,育有两个儿子。刘艳玲说:“儿子问过我:你陪着爸爸走过了多少路?这我哪能算得出来!”

  家庭突遭变故

  2003年9月18日,这天刘艳玲记得特别清楚。早晨,曾德芳被发现躺在沙发上不省人事,脸色煞白,在儿子高中同学的帮助下把他送进了市一人民医院。经过医生紧急抢救诊断,确定为脑溢血。

  心急如焚的刘艳玲吃不下、睡不着,感觉天一下子塌了下来。曾德芳终于度过了十天的危险期。这十天里,医院下了好多次病危通知。

  2004年春节前两天,住院四个多月的曾德芳出院回家。不能走动,无法坐立,刘艳玲就给他准备了一张可以背靠有扶手的椅子,前面用桌子抵着,这样曾德芳就能勉强坐着。刘艳玲每天早起,用热毛巾给丈夫的身子热敷三个小时,然后帮他活动肢体,一次几百下。一心想着要把丈夫治好的刘艳玲,没想到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十余年。

  坚守创造奇迹

  曾德芳还在住院的时候,他的主治医生把刘艳玲喊到一边告诉她:“你老公根本起不来了。”

  “丈夫就是我的天,不管怎样,就是卖房子也要把他治好,我要照顾他一辈子。”刘艳玲说,这是她的命。

  稍后,曾德芳时不时地出现癫痫症状,这是脑溢血的后遗症。怕丈夫摔跤,刘艳玲每天睡觉的时把丈夫捆在她的手臂上,这样一来丈夫有动静她就能尽快知晓。“有时,眼睁睁看着丈夫摔下床了,吓得我赶快过去扶。”这样的幻觉刘艳玲产生过好多次,她咨询了医生,医生说她精神压力太大。

  随后的日子,每天早晚两次按摩,每天搀着丈夫散步,哪里有活动提供免费理疗,她就把丈夫带过去,这些是刘艳玲每天的主要任务。有时候下雨去买菜,她甚至一只胳膊上挂着菜,手里打着伞,另一只手挽着丈夫。

  曾德芳的身体渐渐好转,越来越有力气,散步时也能越走越远。2011年,曾德芳终于可以在平地上蹒跚行走了。这给刘艳玲极大的鼓励,“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可以行走的曾德芳语言功能仍有障碍,叫不出孩子的名字。

  每天散步时又增加了一项任务:认广告牌。“我指着广告牌让他读,他读不上来我就教他,然后再让他读。每次要读好几遍。”刘艳玲说,可是第二天他又忘了怎么读,只能再教他。

  曾德芳恢复的情况让他的主治医生都感到吃惊,他盛赞刘艳玲对丈夫的贴心照顾。

  感恩与欣慰并存

  “老公能有现在的状态,离不开我的两个好儿子的支持,还有丈夫单位的理解和帮助。”刘艳玲说,曾德芳生病后,房管所同事多次到医院看望他,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房管所继续给他发放工资,直到病退。现如今曾德芳可以每月领到1800元。

  丈夫的药费,两个孩子的学费以及家里的生活费,单靠丈夫的工资的确非常紧张,有一年,刘艳玲找到读初中的小儿子的班主任说明家里的困难情况,请求减免学费。班主任让她写份申请。“儿子回家对我说:妈妈,申请不要写,班里同学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要不然我就退学。”儿子的一番话打消了她写申请报告的念头,同时也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如今,曾德芳和刘艳玲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大儿子在广州工作,小儿子深圳工作,“两人的收入可以保障他们自己的生活。”

  刘艳玲说:“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曾德芳现已能自己吃饭,但是洗澡、穿衣服鞋子还需要妻子的帮助。他们每天的功课仍然在继续,曾德芳坚持每天走到西湖桥下才会返回。

作者:刘振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