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黄剑锋 通讯员 邓振)1月19日上午,武冈市司马冲镇高枧村八组的毛粟山上,刘烜伟轻轻地走上山坡,钻进山林,将山林里的一处鸡棚打开。顿时,从鸡棚里飞出一大群土鸡,黄的、黑的、麻的、灰的,落在山坡间、树枝上,蹦蹦跳跳四处觅食。一时间,沉静的毛粟岭顿时热闹起来。
2009年冬,正在广东务工的高枧村23岁青年刘烜伟看到家乡的投资环境变好,而自己在广东尽管每月有2000元左右工资,但开销下来所剩无几。于是,他产生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发小匡远刚、曾小杰的一致赞同。三个年轻人决定联手创业,利用老家屋后毛粟岭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开办一个土鸡养鸡场。然而,他们的想法受到了家人的反对,认为养鸡风险大,不如打工挣钱稳当,来钱快。但刘烜伟认为,打工打不得一世,不如自主创业,趁年轻的时候干一番事业,尝试一下创业的酸甜苦辣,也为家乡的年轻人创业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成功了做个样板,不成功就当做一个试验品,让后人总结为后来者开路。
说干就干。2010年春,三人承包了毛粟岭上的近三千亩山林开始养鸡。村民们对这三个创业青年寄予了厚望,只象征性地收了一点承包费。刘烜伟在山脚下的竹林里搭了一座简陋的空中窝棚用来栖身。由于没有资金,三人四处找亲友借、凑了七八万元,开始了毛粟岭上的养鸡生活。
没有技术,学;没有经验,摸索总结;没有资金,借;没有饲料,自己种、找村民赊。一切都从零开始。由于资金缺乏,匡远刚和曾小杰二人又踏上了打工的路,在江苏广东等地打工一年多,把积攒下来的工资五万余元寄回鸡场。留在鸡场的刘烜伟,独自承担起养鸡的重任。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刘烜伟解决了技术、防疫等问题,走过了艰难的初创期,从最初由28只母鸡、3只公鸡起家,短短三年,发展到存鸡四千多只,年出产二千多只土鸡的规模。集鸡种、孵化、饲养、销售于一体的毛粟岭土鸡场,初见成效。
他们的鸡是放在山上散养的,生长期300天以上,以稻子、玉米等农作物和山间青草昆虫为食,营养价值高。鲜美健康的毛粟岭土鸡一下子就引来了许多客户前来购买。“35元左右的价格能买到这样正宗的土鸡,真的是划得来。”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这样评价。刘烜伟说,去年12月的一批千余只土鸡,不到一个星期就卖光了。
“曾小杰还在广东打工,过几天就要回来了,因为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仍然是资金问题,还需要有人在外面打工筹资,尽管三个人已投资近三十万元,但扩大规模,仍然困难重重。好在镇政府开始重视我们,今年帮我们立了项,准备进行政策扶持。明年,我们想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一倍,为山区农民养鸡致富探索一条新路子。